图为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在调试自动感应呼救器。段文利摄
身穿蓝色服装、黄色马甲,臂戴白底红“十”字的袖箍,着装统一的医疗志愿者,已在北京31个竞赛场馆、45个训练场馆、10个非竞赛场馆投入工作;设施先进、彰显人性化细节和无障碍设计的奥运病房也陆续迎来患者。
“每一家奥运定点医院都是世界感知中国卫生工作的窗口。”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王云亭对记者说。
北京奥运会授牌的定点医疗机构有24家,每家单位均派出一批医务人员,入驻前方场馆,承担现场的医疗服务。
而奥运会专门人员的住院治疗则由3家医院负责——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住院在中日友好医院,奥委会官员和贵宾在北京协和医院,媒体记者在北京安贞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病房分中日欧三种风格 “中日友好医院承担的奥运医疗保障任务分为两块:院内和院外。院内负责收治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奥组委人员、赞助商等奥运会注册人员。院外主要负责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医疗救治工作。”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介绍说。
容纳9万观众、产生48枚奖牌、举办开闭幕式的“鸟巢”,是本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这里的医疗保障是对主办国医疗技术及管理水平的考验。如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医疗服务经理彭明强为自己的团队制定准则:急救要及时准确,转运要快速平稳。为保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们在一线设点观察情况,如田径赛场设置了4个医疗点,每个点医护人员各1名。同时还设立了8个医疗站,配备10辆急救车。“赛场上如有运动员受伤,不需要住院的送奥运村综合诊所,需住院治疗的送中日友好医院。”
急救车从“鸟巢”出发,走四环路的奥运通道,10分钟就到达医院。车上,急救人员将患者病情、救治情况通过“急救信息平台”即时传输到医院。医院提前做好备血、预热检查仪器等准备,病人一到,即经“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救治。
为保证运动员免受媒体、追星族等外界干扰,该院专门开设了奥运医疗区,实行严格的安保制度。这里有10余间门、急诊科室。除了CT、核磁共振检查需医务人员和安保人员陪同出去检查外,普通检查均可在此完成。
病房分中式、日式、欧式3种风格。青花瓷、太师椅、明黄软垫、竹窗帘、仕女图,气息浓郁的中式病房,让喜爱中国文化的患者,在治病的同时仍有机会沉浸在古老文明的享受中。
每间病房都配备电视、冰箱、衣柜等设施,提供上网服务,还为患者调好收看CNN、BBC等全球著名电视频道。
为给特体运动员提供方便,该院特意从美国定制了两张加长病床,备置了比普通轮椅内径大15厘米的大轮椅,定制了特大病号服。
安贞医院—— 护士懂汉语英语手语 安贞医院距离“鸟巢”仅2公里,7月20日奥运门诊正式开诊以来,已陆续接诊200多名患者,其中,境外媒体记者有10余人,更多的是奥运会的安保人员和志愿者。
该院的奥运医疗保障服务同样分两部分,院内收治注册、非注册记者,电视转播商,奥运安检、安保人员和志愿者,院外向英东游泳馆和媒体村派驻医疗团队。
该院奥运医疗服务分布在4个区域:特需门诊、急诊、发烧和肠道门诊、奥运病房。看病全程有奥运导医员陪同,为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理念细腻地体现在诸多设施的细节中。
在奥运特需门诊,挂号室和接诊台的台面高低错落,高者适合普通患者,低者方便坐轮椅的患者使用。接诊台值班护士需懂汉语、英语和手语。
11间奥运病房里,说明、菜单全都是中英文对照的,并订阅有英文报纸。病床最低能降到46厘米,身材矮者和残疾人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床的高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无障碍卫浴间是开放型的,淋浴室没有装门。出入口的地面设计成方便轮椅进出的坡度。坐便器两边安装一对可以收起和放下的活动扶手,专门为残疾人服务。患者淋浴时,还有一把活动的小椅子,可以放下来坐下。每个专用卫生间都安装了呼叫对讲装置,以备残疾人发生意外情况时使用。(记者李晓宏)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