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火药的发明地,微烟化、空气发射、芯片控制的焰火表演是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生态奥运的结晶
人民网北京8月8日专电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焰火燃放将贯穿全过程,用满天璀璨表达中国人欢欣喜悦的心情。微烟化、空气发射、芯片控制,可以打出各种造型的焰火是怎么实现的?奥运开幕前夕,我们采访了组织焰火关键技术攻关、负责开幕式焰火燃放指挥的总装备部某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庄文义工程师。
我们是焰火团队 中国是火药的发明地,焰火是中国元素的最佳表达。2005年8月,焰火特效设计师蔡国强独立参加开幕式方案征集活动,顺利入选创意团队。2006年8月,28岁的庄文义入选开闭幕式技术制作组,负责焰火关键技术攻关,后来被任命为焰火工作室主任。
2007年底,焰火燃放进入组织实施阶段。根据导演创意,焰火要在包括天安门、奥林匹克公园在内的北京城区中轴线,“鸟巢”现场、八达岭长城等地燃放。为了组织实施好焰火燃放表演,北京市政府牵头成立焰火团队,公安、消防、安监、质检等部门以及相关区县领导参加。
奥运会燃放的焰火主要是各种礼花弹,是国家重点管控的危险品。为了确保质量,专门制定了奥运焰火生产标准,设立了专用生产线。在运输、储存各个环节,安全都是一道重要关卡。各个燃放阵地的选择、布设和管控,也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特别是“鸟巢”等重点地区,安全防范工作异常重要,焰火准备只能走“特别通道”,依托团队力量完成任务。
用的就是中国火药 受领任务时,庄文义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对焰火的认识仅限于市面上常见的几个品种。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他搜集整理了关于焰火的大量材料,辗转全国各地考察焰火生产企业。从掌握化学物理特性开始,到了解国内外焰火技术及应用情况,成为一名“焰火通”。
中国是焰火生产大国,虽然高端焰火产品不多,但差距主要在理念和细节控制上。一定要通过奥运焰火的燃放,带动中国焰火行业发展,提升焰火技术、企业生产水平,庄文义带领团队下定了决心。
在北京奥组委支持下,国内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的一批技术力量集合起来,展开专项课题攻关,被列为科技部“科技奥运”计划重点扶持项目。火药配比、专用装置、芯片植入、空气发射、防潮防爆,经过数百次试验,遍布全国6个省市的十几家单位共同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繁琐的试验,严格的关卡,招来参与企业的不少抱怨。然而,在奥运会焰火产品招标上,最后拿到入场券的,全部是国内大型企业。
绽放2008个笑脸 2008年4月,按计划,焰火团队要展示前期工作成果。重点就是考察在“鸟巢”这样的特殊环境里,能否实现安全有效燃放。试验,需要考察的是极端情况。
按照实际演出的20%燃放量,“鸟巢”顶部进行了一次燃放试验。“试验结果简直是一塌糊涂”,焰火燃烧后的纸屑四处播撒,膜结构还被烧出了几个小洞。庄文义却觉得,“那次试验,我最觉得满意!它提醒我们,焰火燃放就是危险,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
试验结果虽然不圆满,却有力促进了焰火燃放准备工作。奥运焰火必须有专用产品、专用装置,组建专门队伍,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控制好,成为工作标准。
焰火产品质量有了可靠保证,造型设计与优化提上最后日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焰火造型的精细控制变得简单。在地面摆好造型,把芯片植入发射装置,根据现场风速、湿度确定每一个燃烧点的发射时间,一声令下,万弹间发,在空中同时爆炸,就组成了五环、笑脸、脚印等各种图形。
不同阵地之间的焰火燃放指挥,则架设了专用通信线路,采用音频控制。8月8日晚8时,随着音乐响起,100多个阵地将按照既定顺序,点燃一道道焰火,释放出满天璀璨。(江福梅 黄增光)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