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的影像流淌在徐徐展开的巨大卷轴上,“飞鸟”和“鲸鱼”自在翱翔“鸟巢”上空,人类在冉冉升起的蔚蓝色星球上漫步,闪烁的星空变幻成通体晶莹的“鸟巢”……视觉和感官上的震撼,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到底施了什么魔法?
开幕式技术制作组组长于建平说,震撼来自创新方案和高新技术的大量结合。北京采用了历届奥运会最复杂的技术系统,采用了大量世界尖端的新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
非凡的光影效果为本届开幕式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演出的LED(发光二极管)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创历届之最。
开场的画轴打开在一个巨大的LED屏幕上。屏幕长147米,宽22米,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巨大平台,构成历届开幕式面积最大的一个舞台,上面铺了4.4万颗LED。LED制造的光影效果和表演密切结合,幻化出各种图案,将观众引入梦幻般的世界中。
演出核心的中心舞台,是一个直径20米的升降台,藏在体育场中央的巨大“地坑”中,“地坑”顶端的盖板可以平移。
卷轴和“地球”都从这个“地坑”升起。而“地球”是先压缩在地下的,也就是说,球体结构必须是柔性的。而用升降台升起球体之后,演员需要在球体的立面上表演,因此升起后又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才能保障演出安全和效果。感谢高科技的铝合金感光材料,让“地球”能屈能伸。
“地球”的创意十分新颖,也是最能表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亮点。“地球”上装有9个轨道,58名演员用钢丝拉着,像失重般进行倒立行走及空翻等高难度动作。这项技术是国内首次使用,国外也不多见。
“活字印刷”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舞台上凸现的巨大“活字”并不是由机械操控的,而是由上千名演员表现的。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演出套”上设计了各种节点,提示里面的演员能找到坐标,找到队形,提高了节目的准确性。
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赵家玉,是本届奥运会主火炬点火团队的主要成员。从2007年起,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奥运科技专项课题“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已申请了10多项专利。
赵家玉说,以往奥运会也有奥运标志被应用到焰火的燃放中,但基本上都是在地面固定好烟管,装好焰火弹,同时点火,以便在天空中制造出奥运五环效果。“我们通过科技攻关,掌握了动态空中焰火组图技术,让五环动起来了。”
据介绍,用于“奥运五环”的特效烟火弹分三层,最外层为黯然点火药,也就是说,烟火弹从发射到升至100米高空时,远距离观赏者是看不到的。烟火弹上升到100米高空后,第二层点火药开始燃烧,这层火药燃烧速度非常快,观众会在这一刻突然看到烟火弹,震撼效果强烈。随着烟火弹快速上升,第三层高亮度银白色火药开始燃烧,焰火图形变大变亮,一个直径70米的巨大的环形图案最终形成。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笑脸”也属于不规则动态焰火。赵家玉说,“笑脸”发射器类似人脸图形:外环有32根发射管,形成脸部轮廓;内环上部有两个发射管,就像眼睛,下部是8个发射管,类似微笑时的嘴巴。42个发射管同时发射,在距地面180米的高空呈现出最大长度80米的“笑脸”,全程5秒钟。
赵家玉说,“笑脸”分红白两种颜色,但眼睛部位的药剂分不同颜色,颜色的变换,在观众看起来就像在眨眼微笑了。
综合新华社记者李丽汪涌王集旻本报记者刘万永报道
照片: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这是开幕式上的大型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本报记者刘占坤摄
照片: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梦想》。本报记者刘占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