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化城镇化 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河南省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粮食产量连年攀升。今年夏粮又连续第五年获得丰收,总产首次达到306亿公斤,占全国夏粮总产的1/4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大粮仓”、国人“大厨房”。
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从2000年起,河南粮食总产量已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用占全国1/15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国1/10的粮食,不仅解决了自身占全国1/13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为国家提供150亿公斤的商品粮。农业、粮食专家都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除了立足自身解决外,没有其他任何出路,对此,产粮大省河南对国家粮食安全是负有责任的。”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说,河南只有走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才能强化农业,确保粮食总量稳定增长,从而实现三方面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粮食产量从200多亿公斤达到500亿公斤,翻了一番半。特别是近20年来,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的河南,夏粮产量连续跨越了3个大台阶。1984年河南夏粮首次突破150亿公斤,1996年跃上200亿公斤,2004年跃上250亿公斤,今年又跃上了300亿公斤的大台阶。这3次跨越分别用了12年、8年和4年,时间跨度的不断缩短,既反映了河南粮食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也是对河南始终不渝抓好粮食生产不动摇的丰厚回报。
2007年河南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其中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55%,农业的比重仅占15.7%。尽管河南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农业增加值的绝对量却持续快速增长。这说明,河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没有削弱和牺牲农业,而且通过工业的大发展积累了财力,为支持和反哺农业创造了条件。2004年底,河南在全国率先宣布提前一年免征农业税,省财政因此少收29亿元,却极大地激发了全省7000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河南始终坚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在全省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等“三项整治”活动,累计整治土地近8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50多万亩。全省连续9年实现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034亿亩以上,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1.35亿亩以上,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河南切实抓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7年,河南用于增加惠农补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支出达到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9.4%。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7项补贴总计达45.9亿元,比上年增加15.45亿元。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近年来,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累计扩大超过1000万亩,为粮食稳定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河南不断强化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实行“藏粮于科技”。河南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其中玉米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小麦的良种覆盖率达99%,小麦品种已从过去的八到十年更换一代提升到四到五年更换一代,小麦良种对小麦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达4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粮食亩产由2004年的316.5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372.3公斤。
同时,河南也是全国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不仅是国家的“大粮仓”,也是国人的“大厨房”。河南在向全国各地提供大量小麦、玉米、大米等原粮的同时,更向全国各地提供了大量的水饺、汤圆、方便面、饼干等粮食制成品。去年,河南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成为全省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记者戴鹏)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