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上8点,在13亿中国人的翘首期盼中,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画卷、汉字、丝路、昆曲、太极拳……一个个中国文化的符号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宇航员、蓝色星球、2008张孩子的笑脸、星光和平鸽……又向全世界传递着现代中国的巨大进步、开放的胸襟和追求和平的心态;取自希腊奥林匹亚的圣火终于在北京的国家体育场点燃,让无数观众为之自豪,为之赞叹!
华夏同瞩目 天涯共此时
“告慰小平同志,百年奥运梦想实现了!”8月8日晚,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家乡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成了花的海洋,到处都悬挂着“喜迎北京奥运”的宣传标语。
协兴镇牌坊村村委会主任李良国是广安唯一的农民火炬手,他正与妻子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奥运会(搜狐联想2008奥运、联想官网)开幕式现场直播。李良国说,“中国申办奥运会是邓小平同志生前的一个愿望。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在古都西安,长安南路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人山人海,上千名群众聚集在一个特大屏幕前,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在西安务工的汉中女孩赵晨,因为宿舍里没有电视机,专程坐公交车到这里观看,她说:“这是中国人盼了多少年才盼到的,不看就太遗憾了。”广场边,数十辆出租车排起了长队,但“的哥”们并不是为了在这里等待客人,而是为了观看开幕式。当开幕式进入倒计时,屏幕前的人们与屏幕中的观众一起大声数数;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人们大声唱起了国歌;当绚烂的焰火照亮天际,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和掌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抗震救灾病房里,正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1名地震灾区伤员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医院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瓜果,一边收看奥运会开幕式。当国歌奏响时,5位坐在轮椅上的伤员都努力站了起来。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17岁的北川中学高一年级女生王雪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8日晚,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等和留校学生一起观看奥运开幕式盛况,一些学生特意穿上印有“奥运加油”字样的T恤衫。新闻系学生韩畅说:“开幕式展示了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人全新的艺术享受。”
家住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建国路的马秀英大妈已年过七旬,但老人家一直从头看到尾。“一幅幅画卷动感、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太精彩了!能赶上在咱们国家举办奥运会,心里非常激动,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今晚,最让我们激动的就是看到李宁点燃奥运主火炬的那一刻。”8月8日晚,当“体操王子”李宁点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时,李宁的老家——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掌声、欢呼声一片,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乡亲们感到由衷的自豪。
风雅颂协奏 声光电齐美
“击缶迎宾!”当开幕式大幕拉开,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眼前一亮,“以这样古老文明的形式开幕,实在没有想到!”
龚良说,“击缶迎宾”的传统至少在我国春秋时期就有了,以这种中国传统的礼仪,结合现代声光电的手段,可以说是古老文明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重庆川剧团团长沈铁梅说,开幕式设计匠心独运,场面美轮美奂,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化展示,构思精巧,感染力强,显示出文化大国的底蕴和风范,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我们古老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到骄傲。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深感鼓舞,同时也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充满信心!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说:“开幕式主题浓缩了人类的创造,展示了人类共同的追求。”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陈闻晋认为,开幕式具有浓厚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特征,以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为主轴,把中国从远古推向现代、未来,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给了世界。
“看到中国古老的水墨画艺术在开幕式上的独特展示,我很激动,为我们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绘画艺术感到自豪。”河北唐山画家张大放说,“开幕式是人文奥运一个集中的展示。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一个自数千年前延续下来的伟大文明,开幕式是这一既古老又现代的伟大文明的充分展示。奥运会开幕了,让世界更深入认识中国的一个特殊窗口也打开了。”
“开幕式善用文化的力量,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发挥得淋漓尽致。”文化学者、江西社科院院长傅修延说:“对古代乐器缶的运用,从不同的角度击打,发出不同的声音,同时配以灯光,图形变幻无穷,简直是神来之笔。当然,点睛之笔还是不断变幻的"和"字,意蕴深长,表达出我们作为东道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好客,以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包容胸襟。”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甘瑜至今仍沉浸在奥运会开幕式带来的巨大兴奋之中:“开幕式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特别的中国。温婉飘渺的昆曲,意蕴乾坤的太极,四大发明的辉煌,夸父逐日的向往,一幅幅历史画卷展现着中国人内心的美好与对人类的贡献!”
(记者顾兆农、刘裕国、孙海涛、崔佳、任江华、王明浩、张志峰、申琳、庞革平、孔祥武、朱磊、杨彦报道)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人民网――奥运频道”、“人民网――《**报》”、“人民网”的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人民网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规新闻授权的网站),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5368446联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