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0日奥运专电 北京奥运会飞碟靶场花絮三则
新华社记者 郝薇薇 李铮
观众最“执着”
“酝酿”多日的大雨在今天“侵袭”了北京城,露天的飞碟靶场成了它的“俘虏”。尽管如此,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依然“纹丝不动”。
穿着统一发放的黄色和蓝色的雨披,他们给灰色的阴霾天增添了一抹亮色。每当选手漂亮地击中目标,观众席上便会传来一片热烈的叫好声。
北京的陈先生五点半就起床了,7点多便赶到射击场。看完了女子气手枪预赛,他又冒雨到飞碟靶场观看男子飞碟多向比赛。大雨没有“浇”灭这位69岁老人的奥运热情。他说,无论如何都要来,千万不能浪费了手里这张“非常珍贵”的奥运门票。
记者最“机灵”
不断坠落的雨点让记者们很是头疼。采访本上刚下笔一个字,便立刻被“晕染”成一团写意的水墨;娇贵的笔记本电脑,要用伞小心呵护,宁肯自己淋着,也不能让它湿着。不过,一位外国记者找到了一个工作、避雨“两不误”的好办法,他钻进了盖在记者席电脑上的透明苫布。呆在“塑料大棚”里,这位聪明的老记忘我地奋笔疾书,对越下越大的雨水浑然不觉。
教练最“可怜”
俄罗斯飞碟射击队主教练普拉诺夫斯基大概是今天享受“雨水浴”时间最长的人了。由于爱徒阿利波夫要参加争夺第三名的加时赛,25发的决赛结束后,他还得冒雨继续督战。当名次“尘埃落定”,观众退了场,运动员已进入室内进行尿检,这位可怜的老头儿又被俄罗斯电视台的记者生拉过去,接受采访。站在冷清的射击场上,已被浇成“落汤鸡”的普拉诺夫斯基在镜头面前还得“强作欢颜”。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