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绿色”已渗透于北京奥运的每个细节
奥运的脚步一天天临近,近到已经可以听到它的心跳,感受到它的呼吸。
百年的殷殷期盼,7年的孜孜准备,如今,来自赫拉神庙的圣火,翻过奥林匹亚山,来到万里长城,即将在北京“鸟巢”熊熊燃起。
2008年8月8日,北京读秒期待着……
北京说:全准备好了
捧出一城绿色
“北京的空气比以前干净多了,跑起来很舒服。”7月30日,在北京的大街上试跑了20公里的日本运动员尾方刚说。
“你只要抬头仰望,就能看到蔚蓝色的天空,这说明中国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8月2日,在法国奥委会官方网站的奥运新闻里,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
这段时间,几乎所有到达北京的外国运动员、教练员,都对北京的环境赞赏有加。
7年来,“绿色”贯穿于北京筹办奥运的全过程,渗透于北京奥运的每一个细节。
当机翼划过北京的上空,迎接他们的是一个绿意盎然、花园般美丽清新的北京。超过半数的城市面积为绿色的林木所覆盖,4000万盆(株)造型各异的鲜花绽放街头……
从2001年到2007年,北京全市一共增加了9.7%的林木覆盖率,相当于平均每年增加36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孜孜努力带来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北京的天更蓝,草更绿,空气更清新。在看得见的绿色之外,北京奉献给世界的还有弥足珍贵的“看不见的绿色”。
新的环保技术的采用,使得本届奥运会成为节能的典范——奥运比赛场馆所消耗能源1/4以上来自可再生能源,奥运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到100%……据不完全统计,在奥运工程中,采用的环保项目就有190多项。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环境意识不断加强,从空调温度调至26摄氏度到节约水电,从减少使用塑料袋到公交出行……健康环保、节能减排已逐渐内化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释放科技光芒
“采访2008北京奥运会是一种享受。”有记者如是表示。
在传播技术方面,北京奥运会创造了奥运史的诸多“第一”:第一次为记者提供通过无线和固定通讯技术的信息实时查询系统,第一次实现记者手持奥运宽带IC卡在所有赛场实现上网“一卡通”,第一次使用奥运会远程评论系统,第一次所有场馆电视信号将全部采用高清电视技术制作和传送……
日本共同社社长石川聪对北京奥运会的媒体服务赞不绝口,“据我了解,北京奥运会新闻中心的设施是历届奥运会中最完备最高级的。”他说,“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方面,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
其实,在本届奥运会中,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高效服务的,不仅仅是媒体。智能交通、洁净能源、场馆建设、信息通讯、奥运安全、运动科技……来自全球各地的客人所感受到的,是一个在科技装配下的便捷高效的北京。
从“鸟巢”到“水立方”,从珠峰火炬到内含电子芯片的门票,从覆盖全球的赛事直播到用TD手机随时随地收看多套高清电视节目,从智能交通系统到先进的安保体系,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宽带奥运会到奥运史上首个手机官方网站……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含量让人赞叹。
今年5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充满自信地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为奥运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如今,面对处处闪耀着科技光芒的北京奥运会,当时曾心存怀疑的人们开始相信,这位有着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的科技部长没有说大话。
而在这种种技术之中,更凸显着中国自主创新的智慧。据统计,目前,中国与“科技奥运”相关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超过320项。一批科技奥运成果正在快速提升中国在汽车、信息、环保等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展现人文魅力
时而羽衣霓裳、水袖翻飞,时而拉丁狂野、巴西奔放……
每天傍晚,在奥运村广场的舞台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可以享受到一场场文化盛宴。在这小小舞台上,世界各国元素和谐交融,展现中国人民海纳百川、广交天下的气度。
如今,北京正变成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国际化的奥运新城。人们眼中的北京,不再是只有长城、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建筑的古都,那条古老的中轴线上延伸了“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还有央视新址大楼、被称作“人民宫殿”的T3航站楼都成了这座奥运之城的新地标。
人们还可以狂饮后海酒吧街、品尝簋街麻辣小龙虾,可以淘宝潘家园、扫货秀水街、品茗马连道茶庄、玩味798艺术区。
到8月7日,经过4次修缮、有着570年历史的前门大街将携12家老字号开街迎宾,加上北京着力打造的10个市级特色商业区和15个区域性特色商业街,这些都是体验老北京“原汁原味”生活的好地方。
散落在城区的26个文化广场涵盖了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彩灯展示等丰富内容,“相约北京2008”一系列重大活动将持续到残奥会结束,包括亚洲之夜、非洲之夜、拉美之夜、阿拉伯之夜等晚会,来自80多个国家的近2万名中外艺术家参加演出。
在奥运村和新闻中心,中国民间手工艺者不忘传播民间传统文化,许多运动员和记者为之倾倒,前来拜师,不止一次听他们赞叹道:“中国的东西真漂亮,这些对于我们都很新奇。”
一流的人文环境业已具备,还需一流的市民素质、一流的服务水平和良好的社会风尚配套,才真正称得上“人文奥运”。
百万名酒店、商店、交通等服务人员微笑迎宾,数十万名建设者坚守岗位,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参与体现着一座城市开放的精神风貌。7年来,北京市发起了包括“排队日”、“让座日”、提高英语水平等活动;地铁里,乘客乘扶梯时已习惯靠右侧站立,将左侧急行道让出;公交车的乘客也基本自觉在线内排队等车。
“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北京人民正在搭建奉献与分享之间的桥梁。
读秒期待奥运
“来到这里,你才会发现,这里的人们是超出想象的热情和友好。”北京奥运会的首席翻译官比尔·韦伯说。
带着100多人的翻译团队来到中国的比尔·韦伯,已经亲历了13届奥运会。在他看来,北京奥运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准备得特别充分,几乎没有什么没考虑到的,而考虑到的也几乎都安排好了。
8月8日就在眼前,交通、环境、餐饮、卫生、旅游、安保……北京城市运行保障各项工作均已做好最后的准备。
37个比赛场馆的700名竞赛组织工作人员全部到岗,140余万件体育器材全部安装到位。170万名北京奥运志愿者已各就各位,550个奥运会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成为北京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入运营,北京南站和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启用,34条奥运公交专线和3条轨道新线开通,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
5790家住宿单位、66.5万张床位正翘首企盼海内外朋友的光临,598户“奥运人家”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奥运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立,北京旅游服务呼叫热线开通,可以为各地来宾提供贴心服务。
奥运村配备“双语导医”、“门诊专区”的24家奥运定点医院受到了运动员、志愿者的好评。在场馆驻地还有超过3000人组成的37个医疗团队,专门负责医疗保障。
北京的水经106项指标检测确认,不光干净,还好喝;奥运场馆内餐饮单位、奥运餐饮服务商、签约饭店、定点医院食堂都达到餐饮卫生量化分级A级标准。
“北京奥运村的食物是我住过的所有运动员村里最好吃的。这里的自来水也很不错。”包揽了雅典奥运会100米、200米蛙泳金牌的日本蛙王北岛康介表示。
而入住北京奥运村后,日本女子体操队教练塚原千恵子已经开始担心,奥运村的食品太丰富、太好吃了,怕队员控制不住自己,担心她们的体重。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北京欢迎你》的歌声飘在北京每一道大街、每一条小巷。
五星红旗、奥林匹克五环旗随着一辆辆汽车,行驶在北京的街头。
8月8日就在眼前,北京说:全准备好了。(张意轩 李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