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攻克水稻“癌症”
累计挽回水稻产量损失47亿公斤
本报讯(记者 解悦) 水稻条纹叶枯病被称为水稻“癌症”,一旦发病,很难诊治,严重的可造成绝收。针对近年来该病大面积暴发已严重影响我省水稻生产的现状,省科技厅组织有关科研部门和生产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
据市农林局植保植检站站长方贵平介绍,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病毒病,通过灰飞虱传播,5月由麦田迁飞至秧田时,是防治关键时期,如果不采取防治措施,水稻一旦感染,几乎无药可治,造成绝收。最近几年,江苏地区是条纹叶枯病的重灾区,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
据悉,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找到了当前新型耕作制度下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和病害暴发成灾原因。这项综合防控技术包括:控制秧田出苗时间,错开灰飞虱高发期;加大麦田防治力度,切断传播途径;选择高抗性水稻品种等。目前这项技术已基本覆盖我市165万亩水稻田,所以,今年虽是灰飞虱特大发生年,但仍基本控制住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
同时,我省制定了灰飞虱与水稻条纹叶枯病测报调查规范,构建了水稻条纹叶枯病预测预报体系;建立了水稻品种抗条纹叶枯病的鉴定方法和标准,并育成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2个。
由省农科院研制的“灰飞虱带毒免疫检测试剂盒”,为水稻条纹叶枯病预测预报及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方贵平介绍说,这种试剂盒主要用于测定灰飞虱的带毒数量,据此来确定该病流行程度,制定防治措施。“就像做亲子鉴定,在田里捕捉一定数量的灰飞虱,通过试剂盒进行免疫检测,确定每条灰飞虱的带毒数量,再测算大田含毒量。”
据悉,省农科院还对灰飞虱传播病毒的途径进行了研究,首次对灰飞虱—水稻条纹病毒的互作关系进行明确分类,对病毒流行的“暴发性、间歇性、迁移性”特点做出了部分解释,为灰飞虱经卵传播病毒提供了直接的化学证据,其研究成果已经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