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春秋战国走来 新华网消息: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节目“文字”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文人生活,创作思想是为了展现儒家文化和谐的主题。武警某部参演官兵用《论语》中的语言命名每一个表演动作,将儒家思想糅合到动作中,让古老东方的文化精髓再现到世人面前。
礼之用,和为贵
“我们前四个八拍动作取名为“礼之用,和为贵”,一开场就要把古代文人的气质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要高傲,要自然,要放松,所有军人姿态都要改过来……”第一天,导演们的一串“连环炮”就让激情昂扬的参演官兵傻了眼。
原来,儒家“礼”、“和”思想是通领“文字”节目的主题,表现古代文人闲情雅致、修身养性的表演要求和官兵们“直线加方块”的军事生活产生碰撞。表演者需要左手平竹简,右手背到腰后,抬头挺胸,面部表情自然,这个动作要领看似军姿训练,可实质区别很大。军姿要求浑身紧张,可这组动作要突出轻松自然,很多官兵在训练中不自觉就将表演动作变成了军姿。
“怎么办,难道第一道坎就迈不过去。”官兵们加班加点的训练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大家的心情变得愈发急躁起来。就在这时,部队长杨万良在走过警容镜时冒出一个想法:训练时将表演排面彼此相对,战士相互充当镜子纠正动作。这个训练法很好的解决了基本动作训练的难题,表演训练进入了“快车道”。
君子怀德
“君子怀德”是整个训练的第三组动作,意思是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烈日下,暴雨中,风沙里,表情执著,斗志昂扬的广大官兵正如同“君子”一样怀抱着“奉献奥运”的青春梦想,无怨无悔地投身于表演训练场。他们有的身患疾病,有的推迟婚礼,有的家中受到了灾害,而一切都不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九连士官刘超田就是其中的一个,部队受领奥运任务时,他正在医院为腰椎盘脱出做牵引治疗。
当得知连队缺少一名表演人员时,他为了赶上奥训的“末班车”,不顾军医的劝告,偷偷跑回了连队递交了申请书,如愿以偿成为表演队员。
就在训练“君子怀德”这个动作时,刘班长遇到了挑战。这个动作的要领是身体向右后45度转体,撤左腿,跪地的同时,身体使劲向后仰,表示对天地的敬仰,对天下的关注,这对腰间盘突出的他是个难题。每次后仰下腰时,汗水都会像泉水似的冒出来,再向前运动站起来时,又是巨大的疼痛。在他周围的战士说:“每次刘班长做这个动作时,我们都会听到骨头响的声音,真为他担心。”这个动作难度大,训练的次数也相应的多,一天下来,不知道小刘要有多少次这样的痛彻心扉的感觉,大家所知道的就是刘班长的护腰从来没有干过。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句圣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文人学子,让他们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在表演这组动作时,这个部队大力发扬训练民主,通过“小诸葛会”、“群言堂”等形式采纳战士们好的建议,使一系列训练难题迎刃而解。
体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的表演动作其实不是太难,表演者左手托竹简,右手扶住一侧,头向上抬45度,辇步向前走5个8拍,第三个八拍时,逐渐转向右上45度,直至向右上斜举起竹简。困难在于此时的表演方阵需要绝对的整齐划一,而且人员之间的间隔、距离均是150厘米,运动中用目测很难标齐,多次合练效果都不能让导演满意。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政委程金泉在训练形势会上提出了想法:“既然这组动作叫三人行必有吾师,咱们就要听听战士的看法,能者为师。”特勤连三级士官邓有成外出购物,看到布店里老板正用绳子量布,忽然灵机一动,“根据步幅的大小,截取距离相等的绳子固定在鞋带上,步幅肯定能合上拍。”想到这,他也顾不得买东西,赶紧跑回去找连长一试,果然奏效。于是,各个连队纷纷发动官兵讨论解决这一难题,你一言、我一语中,13个关于解决跑位难题的“小发明”、“小革新”应运而生,分解定位法、鞋绳定距法、器材辅助法、成片成线成弧训练法等训练“土方法”层出不穷。
在官兵们的聪明智慧下,一个个阻碍表演的“拦路虎”就这样被有心的战士击败。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是古人说话做事的一个准则:做事敏捷,说话要谨慎。我们的战士要用手和脚动作来展现出来:左手托竹简,右手扶一侧,向左斜上举45度,眼神注视手的方向,充满虔诚,辇步斜向前走两个八拍,再向正前一个八拍,竹简横置于胸前。辇步要快而不能急,表情要稳而不能呆滞,文人的雍容优雅,落落大方,在三个八拍动作中要全方位表现。
这对于专业演员来说,或许不是什么难事,可用行动诠释这些动作的却是操枪弄炮的战士。隔行如隔山,习武的战士不仅要有演员的功底,还要有文人的风采,这一“隔”不只隔几座山。
困难没有让官兵屈服。新战士杨洪,身体素质很好,百米能跑到12秒多,多次考核时受到表扬,可他的特长如今却成了训练中的“短板”。已习惯快速的他,在排面中总是突出来,身体也上下起伏很大,时不时地“冒泡”。身体不稳怎么解决?一次看电视时,细心的小杨看到朝鲜族人用头顶东西走路,他灵机一动:把脸盆装满水,顶在头上面训练不就行了吗?之后,在营区的小路上多了这样一个身影:一个瘦小的身躯,头顶着满满一盆水,亦步亦趋的走着。这看似简单的动作,练起来却非常困难,走的快了或步幅大了,身体就会在前后晃动,水会洒出淋一身水。就这样十几天下来,小杨手上、腿上又青又紫,可排面里“冒泡”者却永远的消失了。(《人民武警报》提供文字和图片文字作者:李国营 杨鹏飞 朱 淼)
鸟巢重现“郑和下西洋” 新华网消息:在世人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丝路"文艺表演内容是根据郑和下西洋壮观场面而改编的。节目开始,随着一段乐曲的奏响,手持道具的演员们从4个方向涌入"鸟巢"体育场。他们时而奋力摇划、时而摆出各种造型,层次感、立体感、表现力极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海中行船情景……
看到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人们不禁发出疑问,这气势恢宏节目的演出者究竟是谁,他们都来自哪里?事实上,这个节目参演人员竟然是武警某部的900多名官兵。作为军人,他们此前既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也没有艺术方面的特长,又是如何练成这些舞蹈动作呢?惊叹之余,一个更大的问号出现在眼前,怀着极大地好奇心,笔者对他们进行了全面跟踪采访,逐步解开了其中的谜团。
大型团体操"丝路"自从去年9月初开始编排,到今年7月初才最终定型,中间更换了3套动作,淘汰了几十个基础动作。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团体操训练与部队长期从事的军事训练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在组训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一些分歧。((《人民武警报》提供文字和图片文字作者:胡元文、危平))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