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得发烫 小额贷款公司温州试点
编者按:浙江是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也是民间资金最活跃的地区。
|
■本报记者 袁名富
6000亿元民间资本,11张入门券,5张特别名额。
在温州,如果要问时下什么最热,除了三伏的天气,那就是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了。
就在这最热的8月,中国经济时报社记者赶往浙江温州调查采访小额贷款公司在那里的试点情况。
“从个体钱主到民营企业家,从金融系统到政界上下,都在忙乎这件事。”一位常驻温州的媒体同行告诉记者。
据悉,在温州的乐清市,正泰、德力西、华仪三家当地电器巨头发动了一场“试点执照”争夺战,为了“摆平”此事,乐清市政府专门召集小额贷款公司协调会议,希望协调这几家名牌企业的申报。
许文(化名),在温州市鹿城区经营着一家投资公司,和其他50多家公司一起,准备成立一家新的小额贷款公司。
“有时一笔资金也有收不回来的时候,但是又无法通过法律来追回放款。中央出台的政策,如果我能参与,还是愿意放弃没有法律保障的高利贷业务。”他明确地告诉记者,公司里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亲戚朋友和圈子的人,而且把钱贷给短期急需资金周转的客户,利息很高。
在温州,像许文这种需要通过国家政策或者立法为民间资金验明正身的投资人很多,并且已成为多方融通资金人士的一个共识。
许文提到的政策就是指今年的5月8日由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允许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现今温州流动性资本接近6000亿元,每年高速递增。主要来自三大方面:一是企业自由资本投入;二是民间相互拆借;三是中介机构,比如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典当搞一些融资、垫资业务。
众所周知,高利贷的民间借贷存在着很多的风险,且危及社会的稳定。从人民银行温州支行对民间借贷利率的监测数据来看,该地区的民间借贷月利率自2007年4月就进入上升通道。
原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马津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州地区民间借贷利率的快速上涨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紧货币政策导致银行信贷收紧,进而致使企业融资出现困难,又没有其他可用的融资渠道作为补充,于是民间资本成了企业融资的渠道;二是资本市场在2007年末开始暴跌,进入较晚的民间资本至少亏损达100亿以上;三是由于楼市的疲软,很多温州资本也被陷入,炒房炒成了房东。
“炒股和炒房使得大量温州民间资金变成了死钱,银根缩紧致使企业寻求民间资本的需求变大,供需不平衡导致了民间借贷利率大幅上扬。”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让原先一直处于地下的温州“私人钱庄”转变成为阳光下的合法生意。
对于民间资金充裕的浙江地区,尤其是在温州,无论是私人钱主,还是需要资金的民企,甚至一些变相做着银行生意的担保公司、典当行的负责人,都一直期待着金融监管机构能给这些民间资本找到一个合法的“管道”。
有着温州民间担保第一人的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加赞扬中国银监会和央行出台的这一个政策。
他说:“中央的政策很明确,也很英明,就是给民间资金一个合法出海的契机,也是我们做大做强的一个机会。”
周德文告诉记者:“国家出台政策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在我熟悉的圈子里,就已经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家在积极准备,争取能从小额贷款公司分一块蛋糕。”
一位刚从江西考察回来的民企老板谢炳超表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在浙江响应最大,尤其是温州的资金争夺试点最激烈,江西等省份没有这么积极。
谢炳超告诉记者,现在报给地方政府要求发起试点贷款公司都是大型民营骨干企业,资产都在100亿元以上。(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