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菊杰举起“祖国好”的横幅。
8月11日上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栾菊杰微笑着踏上这条既熟悉又陌生的剑道。练剑35年来,她没有离开过这剑道,但此刻如此不同,因为,这是北京奥运会的剑道。她向家人所在的看台望了一眼,孩子们为她打出一个横幅:“妈妈加油,我爱你”。
她略一凝神,戴上头盔,剑尖轻轻抖动,她的梦想已经成真。观众席上,有一个中年人对身边的孩子说:“知道吗,她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冠军。”
加拿大击剑排名前10的人里,一半出自她门下
剑道那头,20岁的突尼斯选手布贝克里大概还不明白,这个来自加拿大的黄面孔运动员为何会得到如此多的掌声。输给栾菊杰之后,她看到对手从剑袋中取出一块红布展现给全场,又一次掌声雷动——上面写着3个大字:祖国好。
奥林匹克的舞台,充满梦想与传奇。栾菊杰的故事,正是如此。
1984年,中国第一次全面参加奥运会,26岁的栾菊杰就奋力杀入女子花剑决赛,最终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会击剑金牌的亚洲运动员。在那之后的几年里,由于伤病的困扰,栾菊杰决定退役。原本可以留在国家队任教的她,选择去加拿大留学。当时她的考虑是,中国击剑因为“朝中无人”屡屡在大赛中吃哑巴亏,希望通过留学最终进入国际剑联工作。
1989年初,她来到阿尔伯特大学留学,由于1983年正是在这所大学的体育馆,她夺得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金牌,因此该校为她提供了最高额度的奖学金。然而由于语言不过关,学习基础差,她的留学生涯显得有些艰难。正在这时,阿尔伯特击剑协会为她提供了在当地大学担任兼职击剑教练的工作,朋友也为她在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找到一份兼职。同时打两份工的她很快便无法兼顾学业,不得不和丈夫顾大进一起申请转为移民。由于她是“特殊专才”,仅3个月就获得移民部批准。1992年,栾菊杰成为加拿大公民。
在与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18年的合作里,栾菊杰将这个原先仅有会员50多名的小俱乐部发展到拥有250多会员的加拿大最大击剑俱乐部,在加拿大击剑排名前10的选手中,有一半出自她的门下,每年加拿大全国比赛,该俱乐部总能包揽半数以上奖牌。
自1990年到2000年,栾菊杰经常身兼运动员和教练两职,亲率弟子上阵拼杀,她曾4夺加拿大全国冠军,一度排名女子花剑北美第一名。2000年,她还代表加拿大参加了悉尼奥运会。那次赛后她再度隐退,专心从事教练工作。2004年,埃德蒙顿俱乐部将一项赛事命名为“栾菊杰杯”,用健在的运动员命名击剑赛事,在当地是极其崇高的荣誉。
50岁生日当天重返奥运舞台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第二天将度过44岁生日的栾菊杰十分激动,跟丈夫说“如果能参加该有多好”。然而由于长期脱离比赛,栾菊杰的排名已跌到世界400名。为了获得奥运参赛资格,2007年5月至10月的半年内,她跑遍韩国、中国、阿根廷等7国,参加了8站积分赛。2008年,她又转战奥地利、德国、法国,参加6站比赛。年事已高、孤身远征、缺乏赞助,这让栾菊杰的征战充满艰辛,她不得不每到一处,都想方设法寻找价钱便宜、不忌讳煎中药的小旅馆栖身。
关键时刻,栾菊杰的丈夫、子女给予她很大鼓励,激励她坚持到底。今年3月,栾菊杰终于奇迹般获得了奥运参赛资格。2008年7月14日,栾菊杰特意选择自己50周岁生日时飞赴北京,重返奥运舞台。
“我没给中国人丢脸”
谈到自己的奥运梦想,栾菊杰在博客中称是“回家”。在11日32进16的比赛中,她击败突尼斯选手;16进8,她输给了匈牙利选手艾达。赛后,栾菊杰笑着说:“我很享受比赛。过去15个月很累,但我累得很爽。我曾经取得过奥运冠军,我在加拿大干得也不错,我没有给中国人丢脸。”
圆梦北京之后,栾菊杰计划在上海开设以她名字命名的击剑学校。“我想从普及开始,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给孩子。作为一个前辈,我实现了中国击剑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更希望现在能有"一的突破",好戏在后面。”
这是栾菊杰的奥林匹克故事。故事已成传奇,她的梦想还在延续……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人民网――奥运频道”、“人民网――《**报》”、“人民网”的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人民网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规新闻授权的网站),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5368446联系。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