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已经过去,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胜景仍历历在目。然而,有多少人知晓“鸟巢”顶部究竟燃放了多少烟花?有多少人了解消防官兵为了开幕式的消防安全付出了多少心血?记者今天走进“鸟巢”,为大家讲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背后的消防故事。
15000枚烟花发发浸透汗水 80多位国家元首、204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近10万名现场观众,注定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成为全世界人民瞩目的焦点。奉献一场美轮美奂的焰火表演成为近年来许多届奥运会开幕式的惯例。
为了营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大辉煌的观赏效果,在“鸟巢”顶部所有钢梁上和“碗口”上沿密密麻麻地安装了15000枚烟花。如何让这些烟花在安装和燃放过程中不发生起火冒烟事故?一支10人的特殊团队应运而生,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派出了一支10人组成的焰火燃放消防监管团队,负责“鸟巢”顶部烟花安装和燃放的全程监管。
只有置身于现场的人,才会明白此项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据介绍,仅从“鸟巢”外围安检入口走到进入下弦的安检口就需要十几分钟,通过下弦爬楼梯进入上弦时,每个人都已是大汗淋漓。记者了解到,“鸟巢”顶部上弦的工作环境,就是在体育场“碗口”一圈一米宽的窄道上巡视。除此之外,还要经受高温的炙烤。由于白色薄膜反光的作用,中午时分,上弦的最高温度达到50多度。负责上弦消防安全的龙虎告诉记者,“出于安全考虑,这里不让带水,喝水得翻越纵横交错的钢梁下到5层,来回一趟要花40分钟。”
8月8日下午2时,消防监管团队的人员全部到位,两人一组分成5个区域不间断开展巡查工作。为及时处置焰火燃放期间可能出现的火灾事故,消防局在“鸟巢”顶部铺设了40盘消防水带,将整个“鸟巢”外环包了一圈。“焰火表演是我们精神上最高度紧张的时刻,没有人去关心天空的焰火怎么鲜艳、怎么漂亮,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是否有燃烧的烟花掉落在顶部膜上造成危险。”当时执勤的刘玥告诉记者,眼睛都比平时睁得大,随时准备提起身边的灭火器和灭火毯进行处置。执勤一直持续到凌晨1时,连续高强度工作了11个小时的他们告别了“鸟巢”。一位消防战士感慨地说,“15000枚烟花发发都浸透着我们的汗水啊!”
打起12分精神守护中心舞台和贵宾包房 开幕式表演上,一纸、一轴、一屏串起整场演出,横跨五千年时空,最令世人惊叹!而它们的主要“暗道机关”在中心舞台区,同时这里也是消防安全“重点关照”的区域。
“鸟巢”场馆消防经理曹广文告诉记者,中心舞台区有一个深18米的地下基坑,里面有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升降舞台,中心舞台可以上行6米,下行6米。除此之外,还有世界上首次在地面使用的超大面积的LED显示屏,用电量大,不安全因素多。“当天晚上我们在这里布置了两名消防官兵,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加上总队增援的15名消防官兵,一起守护这里的消防安全。”曹广文说。
“在这个地方工作除了能感受到电器散出的热量,还能"享受"到浑身的汗臭味,"其乐无穷"啊!”当天在地下基坑执勤的宋力威幽默地说。
另外一个需要格外关注的地方是贵宾包房,在这里观看开幕式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记者获悉,这次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要人有700多位,为历届奥运会之最。他们主要汇集在“鸟巢”的2至4层,2层为贵宾席,3层为贵宾餐厅,4层为贵宾包房。“这里如果发生点问题,哪怕是芝麻大的小事情,也可能带来很坏的影响。”曹广文说,因此要打起12分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疏漏。
场内,消防官兵忠于职守,从“鸟巢”顶部到底下各层,每层都有他们英武的身影,随身携带着细水雾灭火枪、灭火毯、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在各自区域范围内进行重点部位看护、防火巡视;场外,1181名消防官兵、78辆各类消防车、27辆消防摩托车、29支细水雾灭火枪随时待命,做好灭火救援准备。
开幕式结束消防官兵还需大干48小时 盛大的开幕式圆满落幕,美丽的焰火定格在夜空,熙熙攘攘的人群逐渐隐没在夜色之中。“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落了地。”曹广文长长地喘了一口气。
然而,“大战”还在后面。为了尽早将“鸟巢”恢复为田径赛场,开幕式帷幕刚刚落下,1200人的拆除队、100多辆运输车辆就开进“鸟巢”,紧张地实施转场工作。还需大干48小时!没有选择,没有犹豫,没有休息,曹广文和“鸟巢”场馆消防团队的45名消防官兵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执勤。
“拆除的过程中要大量用电器,如电焊、电切割等,如果不盯紧点儿,就可能酿成火灾。”曹广文告诉记者,因为拆除工作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有个别工作人员会违规操作。一经发现,我们立刻制止。毕竟,平安奥运无论何时都是第一位的!
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巨大的舞台被分解成一个个零部件运上了汽车,鲜嫩的绿色草皮一块块铺在了场地中央。在施工现场,当转场工作接近尾声,曹广文和战友们的眼神里已布满了一条条血丝。
未来的日子里,“鸟巢”将上演一个又一个精彩赛事。“我们将全力确保奥运平安,让每位观众尽情享受体育的盛宴!”曹广文信心十足。
本报北京8月1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