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敏)工业重镇——德阳正变得热闹起来:继东方汽轮机厂上月29日正式于德阳八角井镇和天元镇开建新厂后,早前宣布落户德阳经济开发区的北京福田项目也可望近期开工。加速“复原”的景象出现在四川工业的各个领域。
记者昨(11)日从省经委获悉,作为积蓄工业增量的重要一环,今年上半年,全省承接工业项目总数达338个,增加工业投资624亿元。
——以恢复巩固存量。从震后第3天首先恢复要素生产企业,到5月26日全面启动工业领域恢复重建,再到7月全省工业经济增速有望重返两位数,四川工业恢复逐月提速。预测显示,本月,除阿坝以外的几大重灾区均有望恢复8成以上产能。
多重政策利好成为工业加快恢复重建的直接“推手”。7月18日,四川盼来等待多时的直购电政策重启。启明星铝业算了笔账,假设每度电价降0.1元,公司每年将降低成本3.5亿元左右。
土地、税收、金融等政策对灾区的倾斜,让那些正处于重建阶段的企业获得机遇。龙蟒集团正考虑将其德阳地区的磷化工产业全部搬迁集中发展,实现“硫、磷、钛”相互嫁接的循环产业链。德阳市副市长李思清坦言,对于早已面临结构调整压力的德阳工业而言,政策是其震后转型升级的契机。
——以承接做大增量。上半年,众多工业项目转移入川。其中,有243个承接项目进入园区,投资额高达474亿元,显现出集约发展的态势。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接项目最多,83个。资阳、乐山等地在吸引大项目方面也表现抢眼,分别吸引了21、17个,引资额仅次于成都。二、三级城市工业园区集体“发力”令人关注。在承接项目和投资前10位“榜单”上,产业特色突出的四川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贡晨光科技园区、大英县工业集中发展区、朝天工业集中区等均有不俗表现。有关人士认为,这一现象既表明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后劲增强,也提醒我们注意项目“跨梯度转移”的新动向。
结合灾后重建工作,我省各地正加紧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开列产业配套“清单”,通过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企业和项目,弥补缺失和薄弱链条,促进产业高度化和产品高端化。
——以创新倍增能量。地震没有影响全省工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步伐。上半年,全省完成技改投资704.1亿元,同比递增25.1%。尤为可贵的是,在地震之后,6月的投资额高居上半年榜首。
一些给四川工业注入持久活力的创新手段崭露头角,最引人关注的是“飞地工业”模式。“川浙工业园”、“川苏工业园”、“川闽工业园”、“川京工业园”……全国18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灾区的内涵已延伸至工业领域。福建宣布,先期将有15户当地企业“落户”其对口支援的彭州市。在德阳,江苏工业企业正密集参与考察当地投资环境。在广元,浙商的触角延伸至建材、能源等领域。
制约四川工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也在缓解。受国务院对灾区企业上市融资优惠政策的推动,省内部分期待直接融资的企业上市步伐加快,继川大智胜之后,利尔化学、升达林业、卫士通也陆续上市。省经委日前发出的《关于加强企业上市融资工作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将对拟上市企业制定“一户一策”帮促计划,加强指导,加快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