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希望集团斥资1亿元成功收购内蒙古非常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业内专家评价,这一事件,可视为自6月4日《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颁布后,各大乳企加快扩张步伐的一个信号。
“早在2007年9月,双方就有了合作意向。”据非常牛董事长兼新希望执行总裁李成云透露,从2006年10月创立至今,非常牛一年销售收入达4850万元,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到了天津、北京、华北、东北和华中大部分地区,这些区域也正是新希望在品牌整合和全国品牌推广上的短板区域,而非常牛在内蒙古赤峰的两个年产奶4—5吨的奶源基地更是被新希望看重。而新希望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能够为非常牛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在温江,湖南太子奶集团在全国的第5个生产基地——西南生产基地一期工程于近日正式投产。早在2005年,太子奶集团就在温江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征地608亩,规划新建大型生产基地,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生产基地分两期建设,总投资6亿元,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后每天产量可达到300吨。二期工程正在全面建设之中,将于今年底全面投入生产,届时,日产量将达到1000吨。“我们很看好西南发酵奶市场。”成都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建民信心百倍。此外,伊利、光明、蒙牛、维维、妙士、娃哈哈,加上本土企业菊乐、雪宝等各大乳企都加快了扩张步伐,竞争更为激烈。
有业内人士称,6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我国第一部《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被视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第二次变局的里程碑。《政策》除制定了严格行业准入制度,以规范乳制品行业的投资行为外,还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以上,跨地区,具有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乳制品企业集团。这就意味着,乳企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除了资金、管理等因素,奶源也不容忽视。可以说,谁拥有了奶源,谁就拥有了行业话语权。”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局长兼省奶业协会副理事长马继良指出,奶源对于乳品企业的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食品加工业不同,乳品加工企业对于上游原材料的依赖性很大,原料奶的价格、质量直接影响着终端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出现“奶荒”,上游乳制品产业面临的奶源紧缺等压力,已经波及到下游整个加工产业。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行业竞争的升级,竞争的焦点正由下游生产环节向上游原料供应环节转移。对于奶源的控制能力,开始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要素。
本报记者 肖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