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风雨北京城
本报记者郑莉
国子监旧貌
国子监牌楼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
北京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周朝时,燕诸侯国就定都北京,称之为蓟。辽、金、元、明、清均定其为国都。古都北京,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宫殿、苑囿、府第、寺庙等古建遗产。正是因为这些,2008北京奥运会首次提出了“人文奥运”的口号,并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群。〖辽〗
在时间线的坐标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辽代的“南京”。
公元938年,契丹占领北京地区的幽州后,将幽州升为幽州府,定为陪都,称为南京。
公元947年契丹政权建国,国号辽,幽州成为辽南京后,更名为燕京。
这里不可不提的是白云观。经考古学者确定,在白云观墙后的工地上发现的古城墙遗址,为辽南京城北墙,以此为起始,东墙在今宣武区烂漫胡同和法源寺之间,西墙位于今会城门附近,今莲花河考证为辽南京的西护城河,南墙在今宣武区白纸坊路。
辽南京城久为军镇,所以城墙高大坚固,高达3丈,宽1丈5尺。城的总周长相当于现在的12公里。宫城位于西南部,据记载宫殿楼台也颇显巍峨,但至今未发现考古成果。
如果想要寻访辽朝遗址,天宁寺塔、佗里华塔都是不错的去处。〖金〗
1125年,大金的强悍结束了衰落的辽政权,并于1151年扩大了燕京城的规模,将燕京城南、东、西三面城垣各向外扩展三里地,两年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现存金中都城垣遗址是惟一确定金中都城墙位置的文物古迹。遗址现为6处城墙夯土,在丰台区卢沟桥乡内保留城墙遗址3处,三路居凤凰嘴村保留1处,万泉寺保留两段,东学头高楼村保留一段。〖元〗
第三个定都北京的元王朝,虽然短命,疆域却延伸到欧洲多瑙河地区。
元大都位于金中都城古城的东北方,以金代行宫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营建一座新城。这座都城是继隋唐长安城之后又一处经严密规划建设的帝都,都城平面长方形,南城墙位于今长安街南侧。北城墙位于现在北三环路和北四环路之间,东、西两面城墙位于今天东、西二环路内侧一线。
现如今,元大都遗址仍有很长一段数米高的土城墙保留,位置在西直门以北学院路和西土城路交会处向北延伸,虽历经700余年雨水冲刷和人为破坏,仍然可以清晰感到当年北京城作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风采。居庸关台、银山元塔都是元朝遗产。〖明〗
1421年,明朝代替元朝正式入主北京,并改称京师。
明代北京城墙在元代土筑城墙的基础上建成。出于防御的需要,将城墙向南退5里;南部城墙则从今长安街一线向南扩800米至宣武门、崇文门一线,形成长方形城垣。如今,人们已经无法看到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安定门的旧貌,但在明朝时,这些地点可都是城郭防御的要塞。
1553年,为加强防御,京城建设再向外扩展,又增加了永定门、右安门、左安门、广宁门、西便门、广渠门和东便门。想当年,这些城门都是有瓮城、城楼和箭楼的。虽然不能看到当年风采,但遗留下来的大觉寺、神武门还是很值得去走走看看的。〖清〗
1644年,关外清兵入主中原,因袭明代宫室、城池,开始了长达267年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首都的建设。从此,这里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完整皇宫紫禁城、御园颐和园,以及众多坛庙,为古都北京的城市建筑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如今,漫步北京街头,旅行者可以看到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这样代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建筑杰作,感受到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而那些隐藏在钢筋水泥森林当中的千年古建,则使人们看到了一个经历千年风雨的、深邃的北京。
北京遗构推介
推介人韩杨,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所长,古建筑文物保护专家。
皇宫:故宫
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始建于公元1406年,明、清两代皇宫,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故宫宫殿建筑均为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学所:国子监
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皇家喇嘛庙,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
寺庙:雍和宫
大雄宝殿正北供3尊高近2米的铜质三世佛像,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正殿东北角供铜观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铜弥勒立像。两面山墙前的宝座上端坐着十八罗汉。
俯瞰雍和宫
美丽而神奇的建筑
杨玉娟/文并图
北京奥运会,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来到中国。然而,当他们来到北京,最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些鳞次栉比、具有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而是被认为可以代表北京文化的四合院和胡同。在后海,头戴北京奥运会标识长舌帽,来自美国长岛纽约州的PatDolan先生正在用自己的DV记录着北京老四合院的每个细节。这是Pat先生第一次来中国,因为奥运会,他决定借此机会带着三个孩子来北京看看。
“太有趣了,我太喜欢了”,Pat兴奋地讲着他今天刚接触到的关于四合院的趣事。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所以之前对这些胡同和四合院并不了解。可是转了一圈儿,他真是收获颇多:“我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些院子的大门槛都那么高了。”他骄傲地解释:“在以前的中国,人们相信鬼神,它们会排着队伍"嘭-嘭-嘭"地跳到院子里去,把这个门槛建高点,它们就跳不进去啦!哈哈!”Pat双脚并拢模仿僵尸跳着。Pat在导游那儿的确学了不少,他竟然还知道院子前不同的台阶数和院门的颜色大小都代表着不同的贫富等级,也知道了门前的石墩是花鼓型的代表武官的府邸,方形的代表文官的府邸。“瞧见了吧,这家以前肯定是个有钱人家。”Pat非常自信地指着正在装修的一个大四合院说。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是对生活在北京四合院里小康人家生活的最好写照。现在的北京老四合院,人们依然有着搭天棚的习惯,院子里也摆满了各色花草。Pat先生对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虽然没有看到肥狗和可爱的小姑娘,但我已经感受到了这里的温馨舒适和幸福祥和,这儿的确是个适宜人们居住的好地方。”对于笔者提出的是否有兴趣在这些古老的建筑里住几天体验一下老北京的生活时,他很兴奋。“那太好不过了,只是这里胡同好多啊,呵呵,说不定就找不到出去的路了。”
一天的游玩,Pat对四合院恋恋不舍,他说:“北京像四合院这样的古建筑应该好好地保存并延续下去,在我们的眼中,它们就像老北京的地标一样让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古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