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响起,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张明,在上班啊!”电话那头很热情,普通话,带点港腔。
张明心想,这是谁啊?“嗯,在上班。你是?”
“连我也忘了,我可要生气了啊?再想想。”
张明猜了几次,都没猜对。
最后,对方终于自报家门:“我是刘华啊,老同学,把我忘了吧!”
张明还真有个刘华的同学。“刘华”说:“我现在广州工作,现在上海开个会。下午到杭州来看看你,你帮我约几个杭州的同学吧,像大头、伟华,都约一下。”
看对方能报出同学的外号,张明当真了。
下午4点多,“刘华”电话来了:真不好意思啊,出事了。一起到上海有4个同事,他们前一天晚上因为嫖娼,被抓住了。现在需要2万元嫖娼保证金,可身边现金不够。
“我给你个帐号,你先打2万元过来,我过两天还你。”他最后说。
2万元不是小数目,张明心里犯嘀咕了,打电话给几个同学。恰好有个同学还和刘华保持着联系,一听此事,他马上打电话给刘华,结果吃了一惊:真正的刘华一直在宁波上班,根本没有去上海出差。
张明晓得,这是个骗局。再到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东阳已经有人上当,先后交了3万元的“嫖娼保证金”。
三招识别手机诈骗 1、如果你接到类似的电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拨打110。根据电话的特征,经验丰富的警察会帮你做判断。
2、有关部门核实。如怀疑冒充银行的,可向相关银行核实,但要注意的是,应该拨打银行的公开电话,而不要拨打对方给你留的“业务电话”。
3、找对方破绽。比如可以问对方:我上回给你寄的茶叶有没有收到(事实上没寄过)?根据对方的回答来辨别真伪。
骗术三级跳 利用手机、短信诈骗钱财,早已不是新鲜事。记者从市110指挥中心了解到,随着人们的警惕性提高,骗子的骗术也在不断升级。
1.0版广撒网,碰运气
利用各种中奖信息,以高额奖金为诱饵,诈骗所谓的公证费、保险金等。现在,这类诈骗手段已经逐渐淡出江湖。
2.0版冒充有关部门
给你打电话或发短信,冒充银行或者电信部门,说你在哪里刷卡消费或者电话欠费。这类骗局,骗子的诈骗对象并不确定,大多还是采取短信群发的形式。
3.0版对你“知根知底”
像缴纳“嫖娼保证金”这样的骗局,则非常有针对性。骗子不但知道你的身份,甚至还知道你的朋友、同学的情况,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
现在个人资料泄露已经是个社会问题,但一般填写资料不会这么具体,显然,骗子很可能采用了最流行的网络“人肉搜索”,做到“知根知底”,迷惑性非常高。
人肉搜索:主要是指通过集中许多网民的力量去搜索信息和资源的一种方式。(孟铁) (来源: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