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3日电 在复旦大学2008年应届毕业生中,有97人报名参加“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另有28名应届毕业生积极报名,盼望成为新一代“村官”,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从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获悉,2008年上海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4.9万人,比去年增加0.6万人,面向基层就业人数稳步提升,今年,共有3700余名上海大学生报名参加“三支一扶”,其中报考村支书主力岗位的达2684人。
据了解,最终有477名大学生选聘到10个郊区县任职以及参加“三支一扶”。
大学毕业生不做都市“白领”,爱当农村“村官”,这种情况在长三角地区普遍存在。
江苏省去年集中选聘了第一批1011名大学毕业生到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今年集中选派第二批,来自省内外140多所高校的1670名毕业生经过选拔脱颖而出,为江苏新农村建设送去鲜活动力。
在浙江,余姚市梁弄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选聘”大学生村干部,18名大学生成为该镇下辖的17个村、一个社区的“村官”,梁弄镇也在余姚市率先实现了每个村(社区)都拥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的应届毕业生钟丽霞,没有选择加盟知名企业,而是选择在崇明县竖新镇仙桥村委会当一名“村官”。钟丽霞说,选择这条职业发展道路,不仅为以后考公务员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能够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对中国基层能够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并积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年初,中国决定从2008年开始,每年选聘2万名大学生村官,未来5年,中国将有10余万名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
然而,当代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教授詹全友认为,“目前,大学生“村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所学知识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差距。”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4%,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占22%,哲学、历史学以及其他专业的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总数的45%。
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从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到一个合格村官,如何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扬州大学日前专门开设“村官课”,通过让在校生利用假期到农村当“见习村官”等形式,为这些毕业后又准备当村官的学生进行培训辅导,专门购置了一批基层适用的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书籍,设立了大学生村官知识服务站,配备了科技导师,全方位为他们提供专业援助和技术支撑,以提升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水平。
“大学生下基层任职的意义不在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而在于锻炼、选拔基层人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干部人才缺乏基层经验的重大举措。”浙江省台州市委组织部长肖培生说。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浙江省临海市村级组织换届中,有4名下基层的大学生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了村党委班子,其中1人满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中国教育在线网站调查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46%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很大作用。在临海市白水洋镇下洋庄村,担任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干部林欧阳说:“三年后考不上公务员也没关系,在村里的这段时间,我发现很多田地都荒着。农村创业的机会其实很多,只要时间、条件允许,我可以自己创业。”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