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北京五棵松篮球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奥运观众。他们身穿统一的红色T恤,精神饱满,呐喊声格外响亮。对于他们而言,能够来到北京为奥运会助威,是一场跨越五年的“生死之约”。
这个特殊的北京奥运助威团由上海198名癌症患者组成。
从2003年开始,“健康活五年,北京看奥运”的共同信念,支撑他们走过了与病魔抗争的艰难历程。他们用一种特殊而坚强的方式诠释着奥运精神的真谛。
“到北京看奥运,我和生命有个约定”
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告诉记者,医学上通常将五年定为癌症治愈期。从2003年起,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发起了“健康活五年,相约北京看奥运”的主题活动。当时,俱乐部向报名参加的癌症患者每人发放一只储蓄罐,鼓励他们在每天存入2元钱的同时,播下生命希望的种子,五年后,带着康复和积攒的3650元钱上北京看奥运。
五年,在普通人的一生中只是短暂的一段,但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不亚于雄关漫道。残酷的事实是,在五年艰难的跋涉中,有不少癌症患者相继倒下,还有不少人由于因病返贫等种种原因退出了“相约北京”的行列。到临近奥运会时,当初报名的2000人只剩下160人,加上后来“替补报名”的38人,真正能够参加北京奥运助威团的人数是198人。
“不只体育冠军是胜利者,我们也赢了!”
决定到北京看奥运会的那一天,66岁的肠癌患者乐俊仁亲手画了一张特制的地图。此后每一天,他规定自己跑2000米、游泳200米,然后将路程记录到地图上。他兴奋地同病友说,从上海到北京的路线,按照他自己设定的地图比例,到2008年8月8日,他要“跑”到奥运会。
乐俊仁和他的病友们终于赢得了这场与生命赛跑的比赛。
8月12日中午,故宫门前,一场特别的相逢让每一个在场者动容。团员陈雅娣与儿子相拥而泣。
陈雅娣被确诊为癌症时,儿子周翔宇刚满4岁。2003年,儿子14岁时,陈雅娣报名参加“健康活五年,相约北京看奥运”的活动。当时,小翔宇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跟您定一个约定吧——五年之后,您一定要到北京去看奥运,而我要考上北京的大学,当奥运志愿者,咱们北京见!”妈妈含泪答应。
如今,五年之期已满,19岁的翔宇已经是外交学院大一的学生,他果然在奥运呼叫中心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故宫门口,坚强的母亲和争气的儿子兑现了他们的生命约定。
缺席奥运之约的“在场者”
在所有赴约北京奥运赛场的助威团团员中,潘剑桦和肖鲲是两名缺席的“在场者”——作为逝者,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亲临奥运现场;但在活着的人们心里,他们并没有离开,同样来到了奥运会。
65岁的潘剑桦在2002年就被确诊乳腺癌,曾被医生认为活不过三个月。但是她凭着坚强的意志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6年来,她的病情时有反复,肾转移、肺转移、骨转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身上能长瘤的地方,都长了瘤。”曾有人怀疑她重病缠身、难以成行北京,她坚定地说:“即便是站不起来,走不了路,就算坐轮椅,我也要让老伴推我去北京看奥运!”
不幸的是,就在7月26日,距奥运会开幕还有13天的时候,她倒下了。作为最早报名去北京看奥运的成员之一,她永远地缺席了盼望已久的北京奥运会。老伴无法面对独自赴约的沉重,退出了奥运助威团。于是,原定200人的助威团只剩下198人。
按照原来的规定,有名额让出的时候就会有候补团员替补上来,但本次活动的发起者,同时也是奥运助威团团长的袁正平决定:“在200名助威团成员中,我们将特别空缺2个名额,不再增加替补!因为在助威团里,依然有他们两位!”
大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潘剑桦一偿心愿:追思会上,198位助威团成员用点燃的蜡烛组成心形,每人为她献上了一朵鲜花。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董素玉、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