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燃放的烟花壮观绚丽,令人叹为观止。 中新社发 孙洪杰 摄 |
中新网8月14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北京奥运会可能结束此前人类赋予奥运会的“政治化”和“商业化”概念,开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也许这才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正解,而开幕式的作用不过是在验证一个简单的法则:只有让不同的文化相汇相容,才能使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大同。文章摘录如下:
不必讳言,中国之所以举办奥运会,主旨就是为了展示一个正在走向现代文明的古国,如何表达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意愿,才是贯穿整个开幕式的理念。
|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就一直没有间断,以致使中国在“申奥”和火炬传递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为了消弭这些隔阂,中国一直秉持着开放胸怀,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与西方社会和谐相处。但由于缺乏深层沟通,即使表现出了极大善意,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无疑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一个机遇,而从西方某些政客极力鼓动干扰奥运会所传达的信息看,这个机遇并没有被他们很好利用。由此不难想象,即使“后奥运时代”,一些矛盾和争议依然延续,中国真正融入世界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颇令人感慨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许多西方一些媒体一改昔日对中国的歧视心理,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大唱赞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种“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表现也值得嘉许,起码预示着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不再是中国人一厢情愿。只是一些中国人还需要培养一种平常心态,至少成功与否不应该以外国人的褒贬为佐证,甚至一旦看到外媒夸奖真以为自己“震撼了全世界”。而是需要去理性思考,为什么有些西方人会一反常态?中国倾力举办奥运会究竟是为了什么?
实事求是地说,长期以来许多人对奥运会的解读普遍带有狭隘性,比如《华盛顿邮报》近日载文称,虽然中国没有透露奥运开幕式的费用,估计也在1亿美元到3亿美元之间,即使是1亿美元,也创下了奥运史的纪录。这种“估计”显然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误读,因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不是经济利益,体现在精神层面是举办国为其注入了多少先进的文化元素。要知道,北京奥运会可能结束此前人类赋予奥运会的“政治化”和“商业化”概念,开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也许这才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正解,而开幕式的作用不过是在验证一个简单的法则:只有让不同的文化相汇相容,才能使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大同。(王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