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14日专电 (记者朱剑红)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统计数据,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比6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对此分析到,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放缓,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结果,也反映了世界经济变化对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有临时因素的短期冲击。今年以来,我国的工业生产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表现出速度适中、结构优化、效益稳定、质量提高的特点,仍存在着平稳较快增长的动力和活力。
对7月份工业增速出现回落的原因,祝宝良认为既有世界经济放缓的外部客观因素,又有自然灾害频发的冲击及其滞后影响的原因,还有季节性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出口减速是工业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外部需求减少、人民币持续升值、调整出口退税率、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等多项减顺差政策调整的影响,7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6.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其次,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了工业生产。7月份,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0.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2.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出厂价格上涨52.4%。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部分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生产意愿下降,突出表现在发电量、钢铁、汽车等生产出现了回落。7月份工业减速还有季节性因素。每年的7月份是炎热夏季,很多工厂会停工检修设备,缩短工人工作时间,同时让出部分电力满足群众度夏用电需求,7月份工业生产活动会受到影响。历史数据表明,多数年份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会较全年低,过去13年中,平均低0.5个百分点作用,最高年份低2.5个百分点。此外,自然灾害频发及其滞后影响拖累了工业生产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7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同比增长16.1%,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祝宝良提出,工业经济的运行总体上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一是拉动工业增长的需求结构明显改善,消费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增强,投资和出口拉动作用有所减缓。二是区域结构有所调整,工业增长呈现“中西部地区工业加速,东部工业增速趋稳”的格局。1-7月份,东部地区工业增长14.5%,中部地区增长21.9%,西部地区增长17.3%,东北地区增长15.8%。中西部地区多数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产业结构明显改善。1-7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14.4%,增速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1.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呈现加快发展,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7.5%,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4个百分点。四是工业经济效益仍维持良好势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前两个月还有所加快。
祝宝良还提醒到,与历史水平相比,今年以来的工业增速并不算低,只是较2004-2007年16%-20%的过高区间出现了回落,特别是在2007年达到本轮经济发展周期中工业增长的峰值时出现了回落。与一个经济增长的峰值相比较而出现了回落,并不能说明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发生了严重问题。
7月金融运行数据: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反弹
国家统计局:GDP增10.4%CPI涨7.9%
统计局总经济师:对下半年物价稳定满怀信心
统计局经济述评: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
(责任编辑:张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