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频道许群 顾烨陈佳佳8月14日报道:灵秀的水乡风貌、浓郁的人文景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思路,造就了苏南古镇周庄“中国第一水乡”的强势品牌。2007年,该镇旅游人口达到300多万,直接与间接的旅游经济收入将近10亿元。
但随着周边乌镇、同里、南浔、西塘、朱家角等古镇的崛起和快速发展,“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过度的商业开发、经济结构的单一、以及古建筑的加速老化带来的维修成本的提高等,使周庄发展瓶颈日益显现。
如何营造新的发展优势,促进周庄品质的全面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周庄人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
近日,记者重访周庄时惊喜地发现,周庄人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化产业为切入点,努力打造“文化周庄”,不断为这座江南古镇注入新的活力,成功递交了一份由“旅游周庄”向“文化周庄”转型升级的答卷。
开发“画家村” 周庄变身艺术风情小镇 周庄镇党委宣传委员陈建中告诉我们,周庄兴于文化也制约于文化。当年正是因为周庄较好地保存了古镇风貌和传统的江南水乡文化,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周庄的旅游业才得以发展起来。但周庄的文化只是借助旅游业的拓展才取得收益,自身并没有得到多大发展,也没有形成产业;同时,由于古镇等文化历史遗产的刚性保护,制约了周庄工业等其他经济业态的发展。
如何才能做到保护与发展共赢?周庄镇党委、政府发现,近几年由于“江南第一水乡”品牌叫响,前来周庄采风的画家越来越多,他们不仅在此吃住,还将作品在这里出售,成为周庄旅游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周庄镇党委、政府于是因势利导,牵头于2007年正式启动了“周庄画家村”文化创意产业项目。2007年10月19日,“周庄画家村”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一期正式开业,500多幢古朴典雅的画家小楼沿河而立,黛瓦粉墙,小桥流水,幽静雅致,是个创作写生的好地方,立即吸引了116个中外画家和不少画廊、经纪人机构入驻。
记者在一家叫“周庄当代艺术馆”的画廊看到,工人们正忙着紧张的装修和布展,准备举办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暑期作品展。年轻的馆长林生焕也来自中国美院油画系,他向记者介绍,已经成功收集了该校20多位学生的60多幅油画作品,准备在举办作品展推出优秀作品的同时,与专业的拍卖机构建立起联系,为学生的作品拓展市场。
陈建中告诉记者,周庄镇政府还在画家村设立了一个管理委员会的机构,主要承担画家村的规划控制、对外统一宣传和后勤物业保障等事务。此外还有专业的团队负责画家村的经营和管理,引进境内外专业的艺术品拍卖机构、美术批评家杂志社以及国外知名画廊等机构入驻,举办艺术品和美术产业博览会,力图让周庄画家村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计划2008年底完成二期招商,2009年底初步形成市场规模。届时可形成250多位画家入驻,数百个中介机构服务的国内绘画基地。
画工厂:让世界名画走进寻常百姓家 如果说“画家村”的创意创作还停留在单个的“手工劳动”的话,那么,坐落在周庄西北部的“画工厂”则是一条绘画流水线了。
为实现与原创区的错位发展,周庄镇政府目前在周庄工业园区引进了香港达派恩公司、深圳黄江艺术有限公司等原创作品复制工厂,利用其成熟的商业网络和工厂化运作方式,批量生产绘画作品,与原创区相辅相成。
记者走进周庄工业园区内的达派恩艺术有限公司的复制工厂,看到整整三大车间布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油画,有江南风情的,也有人物写生的,有抽象派的,也有实景实物的,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公司汪劲松经理向记者介绍,达派恩艺术有限公司是一所通过向世界知名的画家或画廊购买版权,然后进行成批量复制再销售的名画赝品制造企业。该公司的销售对象主要是针对海外,去年其海外销售油画达20余万幅,销售总额达到1500多万元。
谈起为什么从深圳迁来周庄,汪经理介绍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老百姓生活提高了,也开始有能力消费文化产品了。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中产阶级偏多,装修房子都有用油画装饰的需求。目前一幅普通的油画复制品价格在150元人民币左右,爱好油画作品的朋友可以轻轻松松就把它买回家,收藏“名画”不再是奢望;另外,周庄地处长三角中心,是历史文化名镇,每年来旅游者多达300多万人,是个人气极旺的文化市场;画家村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原创作品,可以降低成本。因此我们希望以苏浙沪为突破口,拓展国内市场。目前这个“画工厂”里有专业画师500多名,平均每人每天可生产2幅油画,真正地做到了让油画实现批量生产。
他还告诉我们,在正式投入运营并完善设施后,该公司将有1000余名画师同时在这里工作。这些画师除了部分是真正的画家外,其他都是本地人,由画家手把手带教出来的。中共周庄镇委员会宣传委员陈建中对记者说,若干年后,周庄周边将引进多家像“达派恩”这样的创意产业企业,形成一个独特的产业集群,既提升了周庄的产业档次,又能充分安置当地的劳动力。
一出《四季周庄》 使原生态民俗风情成为“卖点” 夜幕降临,记者正打算回宾馆。陈建中委婉地挽留我们,神秘地对我们说:“走,带你们看社戏去!”天奇热,记者面露难色。
但陈委员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们拉到一个叫“江南人家”的露天剧场,带我们观赏一出名叫《四季周庄》的歌舞剧。剧场以黛瓦白墙的江南民居为背景,四面环水,一个圆形的大舞台坐落在水中央,由一道道拱桥将舞台和岸连接起来。舞台的对面是观众席,可同时容纳1000余名观众。当记者来到剧场时,发现观众席上已是一片人山人海。所谓的社戏,其实就是周庄人自编自导自演的一组歌舞演出。整组戏以水墨泼画的表现手法,再现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文化特质与迷人情韵。这是中国第一部呈现江南原生态文化的水乡实景演出,为了体现表演的真实感,水牛、稻谷、风车、麦秸(草)等实物都被搬上了舞台。演出分为“水韵周庄”、“四季周庄”、“民俗周庄”三个篇章,分别展现了周庄的渔业传统、四时风光与民俗风情。
当韵味十足的渔歌响起时,只见一个头戴斗笠,鹤发童颜的渔翁撑着小渔船,穿过拱桥,缓缓地来到观众的面前,他那嘹亮的歌喉轻轻地拨乱了夜的寂静,揭开了今晚这场风情盛宴的序幕,原生态的唱法赢得观众阵阵喝彩。接下来的《雨巷》、《采藕》、《丰收》、《过年》、《打田财》、《阿婆茶》等节目,也都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当村姑们撑着雨伞在小巷中翩翩起舞,优雅的采花调与婀娜多姿的身影组成一幅灵动的江南春意图时,人们得到了极大的享受。“这出节目还被选进今年的春晚呐。”在旁陪同的陈委员自豪地说。
整场演出的高潮在表演“水乡婚庆”的时候到来,媒婆诙谐的调侃,伴娘幽默的表演,引起观众敞怀大笑,尤其是当一位日本小伙子被选为“新郎”的时候,观众的情绪不断升温,欢声笑语盖过了炎热的夏夜。
“这一台演出主要是以周庄的民俗文化为根,把周庄传统的民俗文化用艺术加工的形式搬到舞台上。”投资这台晚会的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永东介绍说。“周庄的发展是以文化为起点,现在又回归到文化上来,但这一次"文化"已被提升到产业的高度。”
他向我们介绍,共有2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了这台演出,除了部分是从上海聘请来的专业演员外,绝大多数则是当地艺校的学生,还有一部分跑龙套的是当地的老百姓,一年下来光人员与电力成本就高达600多万元。任永东告诉我们,使用本地人一方面成本较低,许多人白天做生意晚上跑龙套,既娱乐又赚钱;另外,他们身上完好保存着土著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观众与游客到周庄来就是为了看这些原汁原味的纯民俗的东西。从去年下半年推出以来,《四季周庄》已连演了100多场,几乎场场爆满。
如今,《四季周庄》已成为周庄旅游经济的一个品牌,虽然票价150元/张,但许多游人到周庄后仍然非要观赏不可。任永东说,按这样的发展速度,收回投资是指日可待了。 (来源:新华网上海频道)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