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4日电题:为了大地丰收,为了百姓微笑——记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农业科技员杨飞
记者王欲鸣
“如果多几个杨飞,农民的事我就少操心了。”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旗长于新芳说。
32岁的杨飞是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农业科技员。
他扎根基层12年,年均下乡超过300天,年均入户技术指导超过1000户——他用自己的所学和实践托起一个富民产业,实现了“让大地丰收,让百姓微笑”的人生追求。
“人人都往城里挤,基层的工作谁来干” “农民文化低,受的多是冤枉苦,他们最需要帮助了。”1996年,杨飞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牧学校毕业时,自愿放弃在县城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城川镇农科站工作。
上班的第二天,他就打起行囊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科技服务。
12年来,他为农民群众解决了无数技术难题。筛选品种、察看苗情、防病治虫、测产评估、培训农民……一年当中,杨飞难得有几天在家。妻子王仁锦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他妈生他就是为农民生的,家里天塌下来他也顾不上管。”
城川镇距旗政府所在地100多公里,距离鄂尔多斯市400多公里,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然而,杨飞12年来与农民朋友摸爬滚打在一处,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过。
镇里和杨飞同龄的年轻人大都因基层条件艰苦想方设法进了城。杨飞却说:“人人都往城里挤,这基层的工作谁来干?广大农民离不开科技人员,基层的小天地恰恰是科技人员施展才学的大舞台。”
他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难以割舍的农技推广服务事业上。12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600多期,培训农民4.2万人次,使城川镇农民户均掌握了3门以上实用技术。
“帮助农民增收是我应尽的责任” 城川镇过去农作物品种多而杂、质量差、产量低,杨飞通过各种途径先后引进良种玉米及优良牧草等50多个新品种,使城川地区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平均亩产比10年前增加了30%。
鄂托克前旗科技局副局长魏世军这样概括杨飞12年来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增收的事实:好的多起来,形成规模;多的好起来,形成特色;特色高起来,形成效益。
为了改变农民长年辛劳却广种薄收的现实,杨飞经过一年多的调研,选中了高效益的辣椒。这被当地群众称为农业种植的“二次革命”。
“当时谁也不敢种。”城川镇黄海子村村民胡志旺和苏坝海子村村民樊万升对10年前杨飞和他们的“约定”仍记忆犹新:两户各试种4亩辣椒,如果秋后收入不如种其他作物,赔的部分杨飞补上。秋后,8亩辣椒收入2.4万元,高出当地种玉米的平均收入3倍多。
深受震动的农民奔走相告。杨飞乘势引导,从选种、育苗、移植、施肥、防病、采摘、储运等各个环节,他都“手把手”地指导和服务。辣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杨飞却累得住进了医院。
10年过去了,城川镇辣椒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达6万多吨,远销广州、湖南、江西等十几个省市,形成了稳固的销售市场。每年全镇农牧民人均从辣椒中获得纯收入2000元以上,仅辣椒一项收入就占到人均收入的40%。杨飞被群众誉为增收“活财神”。
鄂托克前旗副书记钟乌拉称赞道:“毫不夸张地说,在城川,杨飞一个人托起一项富民产业!”
杨飞却说:“我是一名农业科技员,帮助农民增收是我应尽的责任。”
“看着农民露出笑脸,再苦再累咱也值” 尝到科技甜头的农民都把杨飞当成知心朋友,包括那些原来指着鼻子骂他的人。黄海子村农民张树国说,如今大伙已形成一种习惯,种地前都要来问问杨飞,心里才踏实。大场则村村主任杨占平说:“杨飞对农民形成一条龙服务,每年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如何卖,农民都听他的,就连买农药都要等着他开方。”
如今,城川镇的农民个个都成了种植辣椒的“土专家”,杨飞也转向提供市场信息预测发布、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他自费购置农作物测报设备,建立个人病虫害情报预测站,免费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购买土壤检测设备,推行科学施肥。
一次为防治草地螟幼虫害,杨飞指导农民挖防虫沟、打防虫药。苦战半个月,虫害得到防治,杨飞却因过度疲劳再次住院。有一次辣椒移苗时节,天气预报气温将大幅下降。杨飞三天走了12个村,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妻子下班回家,见杨飞满身泥土趴睡在桌子上,手里攥着农药瓶,桌上摆着没吃完的方便面。妻子哽咽着说:“你不要命了?”杨飞说:“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农民的利益受损而睡大觉吧!”
杨飞的名字在周边地区可谓家喻户晓。他的服务已辐射到全旗其他乡镇以及毗邻的陕西省定边县、靖边县等七八个乡镇。有时实在跑不过来,农民就拔几棵发病的秧苗找到杨飞“诊断”,因而杨飞又被农民誉为“庄稼医生”。
杨飞从不关手机,平均每天和农民保持60多次通话。杨飞每年要花很大力气搞科技培训,他用自己的奖金购买了24套科技光盘。为了不影响农民白天干活,培训一般安排在晚上,每月定期培训指导,从不延误。
一次在去城川镇高潮畔村办培训班的路上,摩托车坏了,他推着摩托车摸黑走了8公里路。去年严冬,一次在章格什里村讲完课,杨飞接到电话说孩子高烧得厉害,赶快连夜返回,结果下半身和双手被冻僵,袜子和鞋冻得粘到了一起。
旗里的两个涉农部门的领导都想调杨飞回城,市内一家大型企业高薪聘请他管理一处生态基地,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不是我的思想有多高尚,而是这里的农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不少靠杨飞服务致富的农民过意不去想给他点“服务费”,有的老乡提着肉和鸡蛋等土特产送他,都被他回绝。杨飞一家三口至今还租住着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他说:“我虽然租住在简陋的房屋,但每天电话不断,来人不断。看着农民因我而露出笑脸,再苦再累咱也值!”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