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昕举起了谢谢解放_军叔叔的标语(徐宏新摄)
余大爷欢快地吹起《送客调》欢送武警官兵(徐宏新摄)
群众举着向英雄的武警8740部队官兵致敬标语(徐宏新摄)
群众不停地往车上递送东西(徐宏新摄).JPG
中广网汶川8月14日电(记者郭海涌通讯员徐宏新)鞭炮锣鼓响震天,羌歌羌舞寄深情。从12日开始,汶川街头锣鼓喧天、万人攒动,人们争相送别率先挺进震中汶川的武警8740部队官兵。
部队撤离的消息几天前就传开了,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子弟兵的感激之情,灾区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带队到部队走访慰问,群众敲锣打鼓送来了锦旗、牌匾、大红花,有的单位专门组织文艺小分队到部队慰问演出……
今天一大早,十里八乡的老百姓穿着民族节日盛装,陆陆续续从山寨、村庄中赶来,在部队必经之里,搭起了凯旋门,上面书写的“流汗水、洒热血,为党献忠诚;抗震灾、捍汶川,为民保平安”标语,表达了汶川人民的共同心声,他们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用羌族最高的礼节欢送英雄的抗震救灾官兵。
听说部队要走了,今年65岁的克枯乡“金唢呐”余大爷,来不及换上民族服装,抄起唢呐就赶到县城来了,他要为武警官兵送行增添一点喜庆气氛,老人说,吹这40多年的唢呐,没有一次这么激动,没有一次这么有劲。人群众中,一身羌服的李润花老奶奶格外引人注目,这位60多岁的老人一直不停地抹着眼泪:“娃儿们这么小,为了我们,他们起早贪黑干活,没有吃一顿好饭,睡一个好觉,真得太辛苦了!”
爱的暖流再次在震中汶川汇聚成海洋。8时30分,当部队官兵列队来到凯旋门时,顿时掌声四起、锣鼓唢呐齐鸣,“子弟兵辛苦了!”“向英雄的救灾官兵致敬!”喊声、欢呼声响彻云霄,人们热泪盈眶,唱起了羌歌、跳起了羌舞,走上前来为官兵们献上羌族最美的吉祥物——羌红。
“你们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祖国好,共产党好,你们无愧于当代最可爱的人……”欢送仪式上,汶川县领导代表各族群众表达感激之情,“3个月来,你们不畏艰险,奋勇战斗,你们的英雄壮举可歌可泣,必将浓墨重彩载入光辉史册。”“危难时刻真情为民”的金色大匾,表达了各族群众对官兵舍生忘死、勇于奉献的感激之情。
汶川人们不会忘记,大地震发生后,震中汶川一度成为“孤岛”。在断电、断路、断通信的情况下,正是这个部队的200名官兵徒步急行21小时,行程90公里,为第一支到达汶川的人民子弟兵,给大家带来希望……
绵镇的老百姓清楚地记得,地震发生时,这个部队的一支运输分队刚好路过这里,他们在成功避险后,立即投入了救灾战斗。组织科干事张念峰看到三官庙村的一群村民蹚着齐腰深的江水往这边跑,一些老人和孩子跌倒在江水中,便立即带领30多名官兵冲进江中,用身体筑起一座“生命堤坝”,保护乡亲们安全渡江……
龙溪乡的老百姓不会忘记,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严重危险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群官兵立即出动,仅用3天时间帮他们成功紧急避险大转移,让他们躲过了灾难。
“向英雄的武警8740部队官兵致敬!”“我们不会忘记!”“汶川人民永远铭记你们!”“亲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一路走好!”“热泪盈眶送亲人!”……一个朴实的标语,写满了灾区人民对救灾官兵的诚挚敬意和美好祝愿!
威洲师专18岁的学生余跃慧和妹妹赶来了,他们不停地喊着“谢谢叔叔”,尽管喉咙嘶哑了,但她们仍然泪流满面不停大声喊着。地震发生后,她们家房子全部被毁,正是这个部队官兵的及时赶来,帮她们从废墟中抢挖出生活用品,帮她们建起了过渡房……
看着一幕幕生动感人的军民和谐图,这个部队部队长沈涛感慨地说:“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汶川人民一定能够重建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孩子,带着我们的祝福上路吧!”“拿着,这是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千言万语,诉不尽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9时整,官兵接受了群众的深情厚意出发了。汽车启动,人群缓缓散开,送行的群众眼含热泪,捧出一个个鸡蛋、一袋袋花生、一个个苹果,追着车队奔跑,不停地往车上递东西,一直将官兵送出了城……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