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永篇
本报记者李元浩
场上只剩下陆永一个人还在比赛,陆永还有最后一次试举的机会,这也是他向奥运金牌发起冲击的最后一次机会……今晚,北京奥运会举重比赛男子85公斤级决赛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中国选手陆永要在挺举的最后一次试举中举起214公斤这个重量。
第二次试举中,陆永本来已经举起了这个重量。但因为在举起的过程中手臂有所弯曲,比赛仲裁组认定试举失败。此时,手指已经被杠铃磨出鲜血的陆永简单包扎了一下,坚定地走向举重台……
在全场观众如潮的加油声中,陆永紧了紧腰带,大吼了一声,抓杠、提杠、起身、上举、稳住……成功了!陆永成功征服了214公斤的杠铃。
这枚金牌,是中国男子选手首次在该级别中夺得冠军,也为中国举重队的北京奥运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由于男子85公斤级并非中国举重的优势项目,陆永在赛前并不为人所看好。抓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保持者、白俄罗斯选手雷巴科夫是最大的夺金热门。
首先进行的抓举比赛中,陆永的成绩锁定在180公斤。随后上场的雷巴科夫完成了185公斤的重量,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抓举落后5公斤,迫使陆永必须要在挺举比赛中“破釜沉舟”。雷巴科夫成功举起了209公斤,打破了世界纪录,也把压力都抛给了陆永。最后登场的陆永顶住了压力……
赛后,陆永向全场观众骄傲地做出了“第一”的手势,“我曾对教练承诺自己要夺取这枚金牌,我做到了。感谢教练和观众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本报北京8月15日电)
国际举联主席阿让点评中国举重:成功源于实力
本报北京8月15日电(记者李元浩)国际举重联合会主席阿让今天对记者表示,中国举重队在本届奥运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源于中国举重强大的整体实力,“我想中国举重队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借鉴。”
对于有媒体提出“中国举重的垄断优势不利于世界举重运动的整体发展”的忧虑,阿让坦言这样的担心没有必要,“世界上还有很多优秀的举重选手,中国举重的成功给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我认为举重赛场上从来不会缺少竞争。”
谁与争锋!
8月15日,中国选手陆永庆祝胜利。当日,陆永在北京奥运会举重男子85公斤级决赛中以394公斤的总成绩获得金牌。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曹磊篇
本报记者李元浩
胸挂金牌,手捧鲜花,在比赛中总是一脸严肃的曹磊终于在领奖台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从陈燮霞开始,到曹磊结束,中国女子举重队包揽了北京奥运会所参加的4个级别的全部4枚金牌。
“终于拿到冠军了,我要把这枚金牌献给我的妈妈。”比赛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曹磊,在享受着奥运冠军荣耀的同时,也在承受着两个月前母亲去世的巨大痛苦。
抓举128公斤、挺举154公斤、总成绩282公斤,打破挺举、总成绩两项奥运会纪录———这就是河北姑娘曹磊在北京奥运会女子75公斤级比赛中交出的“答卷”。用中国女子举重队主教练马文辉的话说就是:“今天曹磊的表现非常稳定,夺冠在意料之中。”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被称为中国举重队“一枝花”的姑娘,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一枚奥运金牌亲自挂在父母的脖子上。为了奥运会,她已经很久没有回家,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为了不影响曹磊备战奥运会,曹磊的爸爸曹国臣将爱人去世的消息瞒了女儿两个月。两个月里,他回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就是不想让任何一个人知道这件事,从而影响曹磊备战。
曹磊的举重生涯是从举“墩布”开始的。曹国臣年轻时曾是锦州铁路分局的举重队员,他用一个墩布开始指导女儿练习举重动作,引领曹磊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举重之路。
曹磊是一名性格稳重的选手,喜怒基本不形于色。经过了夺冠的巅峰时刻后,曹磊想得更多的,是赶快回家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安慰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她的父亲:“我现在很想回家,看看我的妈妈……”
(本报北京8月15日电)
全家福
8月15日,中国选手曹磊(前右四)将金牌挂到教练的脖子上。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记者手记:用金牌展示“中国力量”
本报记者李元浩
作为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优势项目之一,中国举重留下了很多辉煌的战绩:自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已经收获了16块金牌。
本届奥运会,底蕴深厚,实力强大的中国举重队再次令世人瞩目。在参加的9个级别争夺中,中国举重健儿收获了8枚金牌。新人老将的集体爆发,也让中国举重队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一次次收获幸福。
比夺得金牌更令人惊喜的,是中国举重队、特别是男子项目在中大级别上的突破。无论是李宏利在77公斤级中的金牌,还是陆永在85公斤级中的一举夺金,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举重的夺金点正在逐步拓宽。
精彩演出源于强大的实力,也与平时艰苦而科学的训练密不可分。为此,中国举重队在雅典奥运会后的4年间,进一步拓宽了选材范围,龙清泉、廖辉、陆永等新人进入国家队,和众多老将一起为北京奥运会努力;进一步加强了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各种新型训练仪器和方法被引入,还借鉴了其它举重强国的先进经验……
“与以往相比,我们这次奥运会更加注重运动员的心理调整,力争让他们用最好的状态去面对比赛。”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主任马文广赛后这样表示。
在北京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没有让中国举重界满足:“在世界赛场上更多更好地展示中国力量,这是我们中国举重追求的最高目标。”
(本报北京8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