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17日电 (记者赵春晖) 今年30岁出头的热合曼,七八年前还是和田地区墨玉县奎牙乡的一名普通农民,如今却成了在许多沿海城市拥有数十家干果批发店的“大老板”。像热合曼一样,在新疆,近年来少数民族农民纷纷赴经济发达地区“淘金”“取经”。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热合曼只身一人外出打工,凭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和维吾尔族做生意的天赋,最终在武汉站住脚。热合曼说,做干果批发生意没几年,他就在湖北省地级以上城市里都设立了自己的干果批发店。此后,他的生意做到了广东和浙江,在南方许多城市都建立了连锁店,除了聘用当地的汉族人,他的主要雇员都是奎牙乡的乡亲。
奎牙乡只有4万多人口,但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名村民被热合曼带出新疆,他们的家庭也因此摆脱了贫困。他们出去后,除了各种必要的开销,每人每年都至少能寄回1万多块钱,而奎牙乡去年人均收入不过1000多元。
由于语言、饮食习惯及宗教等原因,新疆的少数民族农民过去大多不愿离开家乡到外地闯荡。如今这种观念正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新疆少数民族农民赴沿海地区“淘金”“取经”。
来青岛一年多的女青年努尔阿米娜·吾斯曼现在已是一家服装出口企业的熟练工。她说:“等我学好了技术,就回到家开一个服装店。”去年在新疆莎车县政府的组织下,包括阿米娜·吾斯曼在内的上千名维吾尔族青年农民来到天津、青岛等沿海城市。在走出去打工、挣钱的同时,他们还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
为促进农民增收,近两年来,新疆各地特别是南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市大规模开展对少数民族农民的技能培训,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农民有组织地前往东部省市。
为解决外出务工者语言不通、技能不足等困难,新疆采取“按需培训、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与当地技工学校联手,建设特色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同时坚持开展适应性培训,重点提高输出人员的汉语知识、法律知识和城市生活常识等。
在拓展内地务工市场时,山东、天津、浙江等省市的援疆干部也发挥了桥梁作用,他们积极联系所在地区的企业,给少数民族农民工找好“婆家”,为他们外出就业创造条件。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统计,仅2007年,新疆各地就培训农民工34万人次,有近13万少数民族农民工在政府组织下到前往天津、江苏、山东等内地发达地区就业。
(责任编辑: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