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在谈论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一定首先提起这两个名字:菲尔普斯和博尔特。今天,那个美国大男孩在水立方梦想成真,狂揽八金,创下一个极难撼动的历史纪录;昨天,另一个是牙买加的淘气小子,轻而易举地让人类跑进了一百米的9.7秒之内,而且在最后的几米,他竟快乐地跳起舞来,没人怀疑他下一次跑进9.6秒之内的可能性。
他们无可争议地成了奥林匹克的光荣,北京奥运的光荣。我们会记住他们的国家,但我们更会记住,他们是代表着你和我,代表着全人类在实现梦想。赛场上东道主观众献给他们的震耳欲聋的欢呼,证明了这一点。
是的,后人谈论北京奥运会,谈论菲尔普斯和博尔特创造的奇迹时,一定也会提到奇迹的诞生地——东道主创造的同样奇妙的“鸟巢”和“水立方”。“鸟巢”里博尔特振翅飞翔,“水立方”中不光是菲尔普斯奋臂连连摘金,来自13个国家的“飞鱼”们令25项世界纪录颓然作古。菲尔普斯对水立方堪称一见钟情,一来北京就连连夸赞:“这是一个顶级的场馆设施,你走入这个泳池,就会感到兴奋。这无疑是我参加过的奥运会的最佳游泳馆。这也正是我渴望的比赛环境。”他还毫不吝惜地用“史上最佳”来形容北京奥运运动员村。而男子100米自由泳的金牌得主贝尔纳也用“太绝了”、“叹为观止”来形容水立方,他还在品味水立方里“充满激情的一周”。
对北京奥运东道主来说,拥有如此奇妙的成绩,拥有运动员如此享受、如此快乐的评价,远比金牌榜上的一时领先要欣慰得多。请了全世界的客人来做客,自然不是为了让人家看你炫技,而是为了让客人愉悦,让奥林匹克的圣火在北京燃得更旺,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史上值得纪录的历史性时刻。
为了奥林匹克这十六天的欢愉和奇迹,东道主堪称不遗余力。端出了五千年积累的文化家底,调动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的物质家底,背靠着十三亿中国人与世界沟通的热情,依托着一千多万北京市民及数十万志愿者的奉献与服务,北京奥运所能调动的服务性资源,恐怕也是“史上最强”。
且不说外形魔幻、设计科学、容易让运动员兴奋的“鸟巢”和“水立方”等硬件设施,东道主还在无微不至、甚至是小心翼翼提供更多的“软件”服务——美轮美奂的开幕式结束后,很多人注意到强大的气象服务能力,保障了开幕式原汁原味地上演;地铁等公交延时了,以保障观众的顺利疏散;车辆分单双号出行,专设奥运通道,虽牺牲了“有车一族”的方便,但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主新闻中心不但成为“奥运史上最大”,还为两万多记者的工作提供了最大方便:971个工位中,680个工位设有宽带网络接口,并且每个工位上还有一把防止电脑丢失的链锁,一位美国记者说:“主办方想得很周到,真是该有的都有了”;甚至在鸟巢的入口处,还细心地设计了喷雾加湿装置,让观众在可能干燥的秋天也享受一丝滋润;一些曾经屏蔽的网站也悄然开放;还有引得运动员食指大动的林林总总的美食……
几天的雨日之后,抬眼看一看北京如洗的蓝天吧!我们可能还会微笑着想起开幕之前围绕北京的空气质量的质疑和担忧。有西方媒体担心北京的空气污染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甚至有断言这将是一届注定失败的奥运会。相信在层出不穷的新世界纪录面前,这样的担忧已随风而逝。当然,东道主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些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高科技含量的环保设施的增加,绿色的树木和大片的花朵也显著增多,因单双号分流,车流量骤减一半,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北京的蓝天,是奥林匹克与主办城市互动着变得更加美好的最好象征。
是的,在提供服务方面,中国曾经有粗枝大叶之名。但在北京奥运会上,东道主却在倾尽全力提供细致周全的服务。特别是数十万志愿者的诚意与微笑,打动了全世界。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大学生,甚至让曾经对中国深怀敌意的石原慎太郎也有所改变,“他们非常亲切,彬彬有礼。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显然对国家和社会的前途抱有期待,我从他们身上感到了青春的活力,很令人羡慕。”
国际奥委会新闻宣传部部长吉赛尔·戴维斯8月17日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称,“我们将记住这美好的16天”。她指出,“在16天中同时举行28个项目的比赛非常复杂,后勤工作非常庞大。而北京奥组委准备充分,执行彻底,筹备工作一丝不苟。从顺利的运作,壮观的场馆和完美的比赛,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准备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做得非常好。”
当然,尽管收获了不少赞美,但我们明白,北京奥运的服务工作也并非尽善尽美。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了东道主在竭尽全力。东道主在托举奥运会竞技奇迹的同时,其实也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更加开放、更加主动、更加精致的服务精神,这可能是奥运会留给北京、留给东道主年轻一代的宝贵精神遗产之一。
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谈论后奥运时代的北京和中国。当菲尔普斯和博尔特等“神话人物”踏上归乡之路时,奥运给东道主的精神浸润可能才刚刚开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经受过奥运洗礼后的中国,将会更快地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国梦。
人民网《奥运时评》系列推荐——人民网推出《奥运时评》栏目奥运报道全面升温
奥运时评之一:北京奥运会不是“毕业舞会”
奥运时评之二:拆除那堵墙搭起一座桥
奥运时评之三:你看比赛,世人在看你
奥运时评之四:让奥运成为网络文明的里程碑
奥运时评之五:吹响170万人的集结号
奥运时评之六:运动员——你们,都是英雄!
奥运时评之七:顾拜旦,北京没有忘了你
奥运时评之八:拳打脚踢不是中国文化形象
奥运时评之九:触摸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
奥运时评之十:不能忘了“地位最低下的公民”
奥运时评十一:开幕式,很美丽,很中国!
奥运时评十二:中国把一个“和”字献给世界
奥运时评十三:这一夜,中国点亮了世界!
奥运时评十四:当中国这匹“黑马”不再“黑”
奥运时评十五:告别“历史悲情”我们拥抱世界
奥运时评十六:男足已死男篮当立
奥运时评十七:“奥运之吻”昭示和平珍贵
奥运时评十八:中国人终结“魔咒” 创造历史
奥运时评十九:品味赛场上的震撼瞬间
奥运时评二十:奖牌背后的“去国者”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人民网――奥运频道”、“人民网――《**报》”、“人民网”的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人民网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规新闻授权的网站),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5368446联系。 (来源:人民网-奥运频道)
(责任编辑: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