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金陵大报恩寺:
辉煌的过去,尴尬的现在,未可知的将来
大报恩寺地宫的考古发掘工作,本来可能是考古学家与建筑学家的“双赢合作”。然而结果揭晓之时,一家抱着新出土的文物喜不自胜,另一家却对着搁浅的计划空叹奈何:在明朝大报恩寺的地盘底下,发现的却是宋朝的长干寺地宫。
|
一波三折的
大报恩寺复建计划
■实习记者/许荻晔
大报恩寺地宫的发现,本来可能成为大报恩寺复建计划的开端。但考古结果把此地的年代提前了400年
今年7月17日,作为大报恩寺复建计划的一部分,南京大报恩寺地宫考古挖掘工作正式开启。
明成祖朱棣欲报父母恩,以“准宫阙规制”,于1412年开始建大报恩寺,于1431年完成,耗资近250万两白银。大报恩寺被誉为“金陵第一刹”,寺中九层高的琉璃宝塔,更与明长城比肩,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列。但在太平天国年间,全寺毁于兵燹。
拖了七年的准备工作
南京市政府一直有复建大报恩寺的想法,之所以迟迟未决,在于经济上的限制。2001年,大报恩寺所在的秦淮区政府便就此进行过调研,并向南京市政府提交了重建报告,但直到2004年,大报恩寺的两种重建方案才由南京市规划局公示,但公示结束后又没了动静。据说是因为重建方案进入了新一轮的讨论修改。
而事实上,大报恩寺复建规划长期没有定稿,使得多数投资商望而却步;自2001年起就卖力地招商而始终无果,更使得本有意向的合作者心存怀疑:至少6亿的投资额度,巨大的拆迁面积,漫长的回报期,几相结合,确实使多数投资者冷了心。
2006年底,南京市国资集团、红花机场指挥部与秦淮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报恩寺重建的烫手山芋,终于有人肯接了。2007年3月,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队开始对大报恩寺遗址周围进行考察,并在2007年底发现了大报恩寺地宫的存在。
在另一方面,新的复建方案也基本明确:在遗址的基础上,打造一个由4个不同功能的景观片区组成的园区——塔区、庙区、遗址区和庙市区,配以休闲、餐饮、娱乐等设施,方便与周边景观联动。由四个区域的分布可以看出,大报恩寺的原址将改建为遗址公园,复建的寺、塔将择址另建。不过变动不仅体现在位置,新版的大报恩寺塔的形象,就与原版有所不同:原来78米的身高,将提高到108米,据说是为了突出该塔“地标”的身份,在现代建筑物节节高升的情况下,相应地也得拔高塔的高度。而另一方面,塔身也比原版增肥不少,因为出于游客参观的考虑,塔内将设置两部电梯,不得不需要更大的空间。
此外,这个方案另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投资额度的增加。从开始预期的6亿到现在预期的10亿,而年内预计动工的一期工程,计划便在7亿元。
一切看起来都是水到渠成的样子,考古工作结束之后,建设项目便可以跟上。
报恩寺地宫藏着长干寺宝贝
大报恩寺的地宫非宫,直观地说,它是一个上圆下方的深坑。具体来讲,它像一口直径2.2米、深5米的枯井,其上都是一层夯土加一层碎石的规律铺填。当考古人员揭开地宫入口的“覆顶石”之后,发现大量铜钱,有散有串,可能是因为时日长久,串绳腐烂之故。铜钱之下,却是一只长宽约80厘米的石函。而石函之内,另有一只铁函,被在场的考古专家判断为舍利函。
挖至地底5.7米深的时候,出现了一块石板,上有楷体碑文,清晰可辨。但奇怪的是,碑文所记,却是些“一娘”、“三哥”、“男德兴”之类的名字,不像是皇家御碑,更像是民间善男信女募缘提名的石碑;更奇怪的是,石板上竟有“金陵长干寺”的字样。而根据专家对于出土钱币的考证,之前出土的钱币应属于宋代。原本令人充满期待的地宫考古,现在竟显得有些扑朔迷离起来。
因为铁函体积过大,兼时间太久,底部与石函相连,必须整体取出。而考虑到地宫现场的不稳定因素,考古队还准备了多种方案,请了专业队伍,在27日终于将铁函带石函一起从地宫中取出。并在一辆警车开道,多辆汽车护送的的情况下,以不到10公里/小时的车速,将石函运到南京市博物馆。
在铁函打开之前,目前的种种证据已表明,此地宫应是宋朝的长干寺地宫。据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介绍,自东汉末期,目前大报恩寺的遗址所在地,就有佛寺存在。经历史变迁、朝代更迭,寺庙佛塔几经衰毁,又重新修建,比如梁武帝重修东汉末年的阿育王塔,到隋唐时毁弃,北宋再加以重修,以地名之,曰长干寺。而到了宋仁宗,则以他的年号改名为天禧寺。元以后又改名。朱元璋登基后,在原址进行重建。但在永乐6年,寺僧纵火,整个寺院付之一炬。四年以后,朱棣才开始在这片废墟上建大报恩寺。在大报恩寺的遗址上发现长干寺的地宫,一点也不奇怪。
8月6日,考古学家与文物保护专家将铁函打开,抽出水分,充入氮气,基本确认了里面是一座被锦缎包裹着的宝塔。这座七宝鎏金阿育王塔高约1.1米,边宽约40厘米,是中国出土的体积最大、保存最好的阿育王塔。因为塔身紧靠铁函,而又以锦缎包裹,如何将七宝塔与铁函顺利分离,专家们目前尚没有讨论出合适方案。而学界和公众共同关注的,塔内到底还有没有记载中的“金棺银椁”或“佛顶真骨”,还得在将塔取出后才能发现。曾参与镇江甘露寺地宫考古、发现11颗释迦舍利的梁白泉,认为阿育王塔的发现是相当大的收获。他向《新世纪周刊》表示,文物价值通常会从历史、艺术、科学三方面来考察,应当辩证地评价佛教文物的意义。
大报恩寺地宫何在
对考古学家们来说,大报恩寺成了长干寺可以说是歪打正着:时间一下子提前了400年,文物的价值相对更高;但对于旨在进行大报恩寺复建的建筑学家说,这显然是个坏消息,首先意味着他们还得继续寻找大报恩寺地宫,好不容易确定的规划方案还是不能推行;其次,一个更差的状态是,好不容易定型的重建方案,很可能因为这次发现而重新修改,毕竟概念性的方案要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动。
在通常情况下,有寺塔的地方都会建有地宫,通常位于整体建筑的中轴线上。不过这次考古,在大报恩寺的中轴线上,找到的是长干寺的地宫。有学者由此怀疑,大报恩寺地宫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个问题,毕竟在现有各类史料中,并没有关于大报恩寺地宫的记载。至于那些地宫中藏有大量御赐的黄金白银以及贵重物品的说法,应当是清代以后的想当然或以讹传讹。
但也有学者坚称,大报恩寺地宫肯定存在,这次的挖掘结果是因为目前测算的中轴线位置仍有偏差。依照专家的判断,真正的中轴线可能在一处还有待拆迁的地方,须等到拆迁完成,才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安排。
但至少目前,大报恩寺复建规划不能按照原计划直接实施了。从一开始的等资金、等规划定稿,到现在的万事俱备只等地宫,还要再等多久?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