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希
早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就在报上看到小男孩剃奥运头的消息,还配着照片,四五岁小男孩的秃光头,后脑勺留5个小圆圈,五环相衔,一幅奥运图案,看着甚是灵透可爱。
忽然勾起我们小时候留小辫儿的记忆,旧时代重男轻女,男孩子出生时剃“胎头”,大多在后脑勺留一绺头发,据说有两方面的象征意义,一种含义,把宝贝孩子留住;第二种含义,万一有什么妖魔要把孩子带走,家长可以抓住孩子的小辫儿与妖魔较量。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男孩,童年、少年时期只能剃光头,光头是一种年龄标志,我们小时候叫学生头,那时候理发也很简单,学生是不进正规理发店的,北方城市里剃头挑子走街串巷,剃一个学生头,只要几分钱。
那时候男孩子剃头之后,相互之间还要开玩笑,看见谁剃了头,一拥而上,打他的秃脑袋瓜儿,一面打,一面喊:“剃头打三光,不长秃子不长疮。”被打的孩子也不反抗,彼此彼此,谁都有剃头的时候,过几天看我怎样“祝贺”你。
“剃头打三光”的游戏一直玩到进中学,接到中学录取通知书,头一件事,就是留小平头,不等开学,小平头就长起来了,才开学两个月,头发就遮到了眉梢,随之便长了毛病,甩头发,其实头发远没有长到遮视线的地步,就是要甩,表示一种“帅”劲儿,一群毛头小子,女学生面前,一个个使劲地甩脑袋瓜子,看着也是可爱。
进中学,留小分头,从此发型固定,一直到50岁,读书时只知做好学生,到时候把长头发剪短就是了,学校里只有几个不求上进的大学生才蓄长发,人们说是“大背头”,再油头粉面,就更被人看不起了。
头发不是等闲事,中国人讲“评头品足”,“头”有两个“看点”,一是看冠,戴什么帽子,是戴乌纱帽,还是戴学士巾,最不为人敬重者,类若我们当年在农场戴的破草帽。“头”的第二个看点,自然就是发型,打开国门,看到外国画报,看到外国电视剧,也才看到国外的嬉皮士,看到蓄长发的男人,还读过一部名为《秃头歌女》的剧本。即使如此,对于我们这些正统人士来说,怪发型依然是另类,且有“不正经”之嫌。
第一次出国,到日本,大开眼界,在东京塔,看到三个年轻人,三个人的头发染成三种颜色,一个红头发,一个黄头发,还有一个五色掺杂的彩色头发。同行的日本人司空见惯,我们几个中国人却暗自打了一个寒战,彼时的第一个想法:“怎么一个美法儿?”绝对不认同。后来时常去国外,在美国倒没看见过特殊发型,美国人守旧,你新潮,老板不雇用你,没办法,还得规规矩矩。至于歌手,不搞怪,没有卖点,怎么“格色”怎么打扮,那也是一种生意经。
无论国外发型如何百花齐放,中国人似是不想赶时髦,虽然也有青春少年染黄发,到底没看见嬉皮士类直立的红毛鸡冠,许多韩国人开的发屋,想推广一种发型,也很要卖一番力气,效果也未必好。
2008年夏季,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临近之时,突然大街上出现了“奥运头”。最先是几个小男孩,后脑勺上留了5个小圆圈,画出了奥运标志,小男孩以五环图案代替小辫儿,表示父母“养儿防老”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更表现了父母企盼孩子未来融入世界的美好愿望。城市街头上,抱着留五环头宝宝的母亲绽开得意的笑脸,成了一副奥运会的中国表情。渐渐地,新潮发型扩散,不仅是两三岁的宝宝,小学生、中学生,青年、壮年,直到最后,大老爷们儿也剃成了五环图案,最完美,底部五环图案,上面Beijing2008,再上面就是“中国印”,绝对正规奥运会标志,郑重而又充满活力,真成了2008年中国的一道风景,使大街小巷跃动起青春激情。社会变得年轻了,中国更显年轻了。
最为可贵,奥运头的流行,没有引起大惊小怪,没有引起说三道四,不但没有遭到社会指责,反而得到民众认同,无论新潮旧潮,各个阶层都以惊喜的目光注视剃奥运头的时髦人士,中国终于进步到能够接受差异的生活境界,历来以“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得意的中国传统观念,终于将“怪”看作是一种享受,将“怪”看作是一种美丽,奥运会拉近了中国和世界的距离,奥运会加速了中国思想解放的进程。
及到奥运会开幕,赛场上看到外国运动员剃着奥运头参加比赛,真是庆幸到底国人中有敢为天下先的“英雄”。如今咖啡屋、酒吧,早就成了中国人的生活内容,一起坐在酒吧里,欣赏摇滚乐表演,观赏运动场上的比赛,再相互评说各自的奥运头发型,心灵深处便有一种得意洋洋的感觉,我们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即使你看到我们生活中还有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要你不存偏见,我想你一定会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必将更富强、更繁荣、更开放、更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