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课文里有狼和小羊的故事,在今天的世界家电产业里正真实上演,却性质不同。一台MP3售价79美元,被拿走45美元专利费,中国企业纯利润1.5美元,利润比30:1;DVD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已跌到30-40美元,而我国DVD企业却要对每台DVD支付专利费15-20美元,这导致百余家DVD企业破产。
从中我们看出,现在的狼对待小羊不是胡搅蛮缠然后一次性吃掉,而是像地主、奴隶主或者收血的血站一样,慢慢的榨干小羊,然后小羊被大自然所吃掉,而这远比一次性吃掉要划算的多。目前中国外家电企业正是杨白劳与黄世仁的关系。
中国家电企业真的能永远当杨白劳吗?当然不能。但是我们怎么才能走出这样的怪圈呢?这需要从世界家电业的历史、现状说起,并且分析中国企业走过的路,来推测未来翻身做主之路。
世界家电从高歌猛进到风华正茂 100多年世界家电史,书写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就像一本大书。
目前世界家电业可以分为5个系别,即美国系、欧洲系、日本系、韩国系、中国系。美国有惠尔浦、通用电器,欧洲有西门子、伊莱克斯,日本有松下、索尼、三洋等7大家电企业,韩国有三星和LG。分析这些家电企业,除了在核心领域外,他们的非相关多元化着实令人震惊。通用电器重标了北京奥运会水处理项目,她还涉及包括从电力系统到航空引擎,从塑料到照明,从金融服务到电子商务等13个业务领域,每个领域都是全球的佼佼者,2005年创造了168亿美元的利润,而家用电器目前主要靠贴牌“为生”,比如双开门冰箱就是三星为其制造,通用在家电业积累的经验如六西格玛足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而不容忽视的是,三星通过给通用的贴牌,对开门冰箱的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都有了雄厚的积累,整个冰箱业务也是突飞猛进。欧洲的西门子和博世20世纪60年代联合成立了博世-西门子公司,目前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白电品牌。而他们的背后远远不止家电,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德国时,带给了西门子一个大礼包,中国公司与西门子签下6.9亿欧元即近65.6亿人民币的合同,西门子向中国提供60列高速列车,这种先进的列车在未来中国的高速铁路上可以300公里速度飞驰。而博世是全球最大的电动工具附件制造商,也是为奔驰轿车提供配件的企业。在中国1995年长虹发动价格战的时候,就有一篇文章《东芝火箭炮能否打下长虹红太阳》,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东芝的军工背景,今天的东芝更是涉足电梯、变压器、医疗等,模拟时代的技术老大索尼1989年就以32亿美元收购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进入了影音行业,日本的七大家电企业无一不涉足除家电业的其他领域,并且其大手笔对中国企业来说难以望其项背。韩国三星的造船已经是世界前五名,LG润滑油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
众多企业纷纷涉足非相关多元化,有各种原因,技术和品牌的溢出是重要原因。掌握了技术和品牌这两个双刃剑,使企业拥有了强大的资本规模、高效的业务运营管理系统、超越具体业务的公司战略、精明的业务筛选策略、强大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资本环境,使众多企业把多元化演绎成了多个领域的“专业化”。
外部原因如家电利润稀薄、其他行业利润丰厚外,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核心产业安全或者超级大国为了政治需要,大力扶持一些企业迅速突破到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产业领域。其中日本企业在二战时期发了战争财,并且还受到美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援助,并能迅速转化为应用技术,如冰箱、电视、录像机等都不是日本率先发明,但是到了日本被迅速应用并实现产业化,加上日本技术为王的战略思想,日本在家电领域及其他非相关领域积累了大量超前应用技术。
笔者认为,如果今后日本企业不做产品,他们只卖技术仍然能够称雄世界家电市场。而韩国除了受美国支持外,这个国家的文化注定了其民族情结,主要靠自主创新来立企、立国,如韩国企业一般不会引进成套设备,而是引进散件自己来研究,与中国引进技术费用与消化吸收再创新费用之比是100:7截然不同,韩国竟然是是100:1000。姜先生在韩国首都首尔考察时就看到,在户外到处是三星、LG、现代的广告,而索尼等的广告只能萎缩在一个角落里。
既然非家电行业利润这样高,那么为什么不把精力全力放在上面还要关注家电呢?为了占领用户特别是一些关键用户的心智,比如政府需要采购列车、水处理设备、变压器等等,负责采购的官员想到自己家里用的某品牌家电特别好,留下了好印象,印象分自然有了。另外技术的积累需要释放,各种产业技术的融合和渗透,都使他们不用费多大力气而自然得到家电业的产出和利润,在人们看来,能做出高速列车和一流汽车配件的企业做家电肯定是小菜一碟。如今,这些原始的家电企业已经更是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想象一个做冰箱的企业和牙膏有什么关系吗,LG推出的竹盐牙膏就受到大家的青睐,三星有绿茶化妆品、西门子有为客户信息技术整合的集成自动化系统等等。家电与非家电已经成为相辅相成的大产业。
在拥有夯实技术和品牌实力的情况下,美国成为原创科学及新兴前沿科学的代表,他们控制了芯片;德国代表了高品质,他们控制了白电领域的中游关键零部件和下游产品;日本代表了技术,他们控制了家电的中游,如电视的面板、空调和冰箱压缩机;韩国则牢牢抓住数字时代的来临,造就了超过索尼的三星。那么中国呢?中国在世界的家电版图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在世界家电发展史上又是怎样的角色呢?
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过一篇《中国价格》的封面文章。文章指出,“中国价格”是美国产业界闻之色变的词,美国的电器产品工厂,根本无法与中国同行竞争,早已先后关闭。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中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遇到国外的技术壁垒,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每年超过450亿美元。中外两方数据证明,中国家电由于缺少核心技术正成为“廉价”产品的代名词。然而中国家电业岂是天生为“价格”而活,他们同样有着为尊重而战的亮剑之路。
中国家电从摇篮走向世界 相比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器等百年企业来说,中国的家电企业目前只能算个青年士兵。拥有激情,但是经验不足,基础薄弱,没有名气。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60、70年代中国逐步建立自己的家电工业至今,中国的家电企业才有不到40年的历史。而可怕的是,在“技术换市场”的大框架下,中国大量引进技术和生产线,当时的技术已经被打包成为既成事实的固定标准,在这个标准中众多的跨国公司是其中的各利益集团,生产线也只是拾人牙慧,当别人技术升级时或遇到非贸易壁垒时,要重新引进生产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成为将军岂不是天方夜谭?
据统计,欧美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8年。中国最早制造冰箱的“四朵金花”杭州西泠、天津海河、北京雪花、沈阳长城,北京的四大家电巨头——牡丹电视机、雪花冰箱、白兰洗衣机、古桥空调,基本消失殆尽。试问,没有了生命,谈何成为将军。究其原因,与技术再创新和漠视技术实用主义不无关系。但是让我们惊喜的是,在外资品牌的残酷打压和技术封锁之下,在中国市场并没有有像今天这样巨量空间的情况下,在国际市场一穷二白的背景下,中国许多家电企业还是艰难的从摇篮里走了出来。
海尔、TCL、长虹、海信、康佳等等,不但走出摇篮,而且走向了世界。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被扼杀在襁褓里而逐渐长大呢?我们可以以价格为主线进行分析。2005年11月开始,以索尼为首的洋品牌有计划发动了平板电视的价格战,当索尼宣布5款液晶电视产品同时降价2000元之后,只有三星、LG、飞利浦等洋纷纷跟进,降价幅度之大令本土品牌只能坐观而无力跟进。但是洋品牌降价是被自己可怜的市场份额压力所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如果中国企业在技术领域无任何竞争力可言,洋品牌根本不需要降价。也就是说,当大家都在侧目中国家电企业只知道价格取胜时,中国的土八路们已经在价格上面烙上了令洋品牌无法“理渝”的技术价格平衡体或者说难以复制的性价比。
并且在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企业也是屡屡惊艳。2005年6月26日,海信集团发布了我国音视频领域第一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从此中国7000万台彩电有了中国芯。海信空调在国内首家自主成功研发出成功“国际领先”的180度矢量变频技术,在世界先进空调技术领域率先与日本企业实现了平起平坐。又成为中国首个大功率直流变频空调达到欧洲双A级标准的品牌,彻底打破了日本品牌垄断格局。更令日本同行惊讶的是,还解决了变频技术中存在的谐波电流问题,在此领域甚至超越了他们。
在更高级别的标准领域,中国企业也收获颇丰。2005年4月26日,海尔双动力洗衣机入围国际标准,2006在年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家用洗衣机分技术委员会大上,刚刚进入国际IEC技术委员会专家组的海尔洗衣机开发公司总工程师吕佩师,作为亚洲企业惟一的专家参会,与欧美的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全球洗衣机行业的通用国际标准。而EVD成为信息产业行业推荐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蓝光DVD和HD-DVD以抵制。中国的家电企业早已认识到,没有技术只能得到可怜的的一点利润,永远是杨白劳。
由于技术实力的局限,中国家电企业的品牌之路走的异常艰辛。2005年,海尔洗衣机成为世界名牌,市场份额占据世界第三位,但是几年前的海外扩张之路异常曲折。当时海尔洗衣机柴永森去开辟美国市场,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打入沃尔玛,于是就在沃尔玛负责人的对面租了一套房子,在窗子上贴了海尔洗衣机的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这样使那个负责人老是看到海尔,后来柴永森再去找时,那个负责人在头脑中有了海尔的印象,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试着试着海尔就试进了世界前三,并成为世界名牌。康佳集团开始开拓国际市场时彩电在澳大利亚什么节目都不收不到,而目前在澳大利亚、印尼、中东等地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前三名。但令人头痛的是,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一般一种产品只有三个品牌,在发达国家市场价格不是敏感因素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凭什么把通用电器、西门子、松下等企业挤走呢?!
当然,以海尔为代表,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频频受到国外品牌的抢注:1999年海信的“hisense”商标被德国博世-西门子抢注,“康佳”在美国、俄罗斯被抢注,“科龙”在新加坡被抢注,新科在俄罗斯被抢注。
中国家电如何左右未来全球家电版图 全球家电版图中,中国家电基本处于产业链下游,但是让我们欣慰的是,中国的八路军正向解放军甚至远征军方向突变。在未来的15年内,中国的三大战役将升级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200万人的内战升级为2000万人的全球现代化高科技战争。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未来中国会出现世界一流的家电品牌。虽然危机声、屡战屡败声、苟延残喘声、拉锯战声不绝于耳。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日、欧等将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创造性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把一般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
世界产业规律为中国家电企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为目前中国确实是最适合转移的国家,这是中国成为家电强国最大的砝码。另外一个让世界家电巨头垂涎的是,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电子市场,任何一个明智的国际家电巨头将不会放过“瓜分”中国的机会,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个利好。
国际企业会逐步把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甚至建立全球性的研发中心,如LG在天津拥有白色家电研发中心,三星电子在南京有研发中心,西门子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设立研发中心,2006年2月商务部数据显示,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大约750个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像上海、北京、深圳这类大城市,90%以上的员工是中国本土技术人员。外资研发中心的设立,促进了中国公司科技水平的更新,其雇员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同样带着技术流动。试想有一天,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像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的李彦宏、邓中翰等一样,或创立技术帝国或为中国企业服务。
中国本土市场国际化的征程中,竞争将异常惨烈。但是就像百度的口号“百度更懂中文”一样,在中国这样一个广大而复杂的市场,中国企业完全有成长为国际巨头的的空间和可能性。而随着竞争的不断升级和市场的持续增长,中国将成为未来家电业的硅谷。更远一步说,国外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涉及的领域包括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设备制造、医药生产和化学工业等,这正是目前国际家电巨头们主要涉及的领域,家电业的硅谷被会升级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以家电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硅谷。
目前外商独资现象日趋明显,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乃根教授指出,跨国公司为了防止其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被他人侵犯或不当利用,倾向于设立独资企业,以便更放心地向这些企业转移附加值更高的技术。虽然很少涉及国家安全的家电业技术不好引进,但是其余的如交通设备、医药生产等却要强制以市场换技术,例如上面提到的德国西门子中标中国高速列车项目后,合同商定对于列车和部件的生产给予技术支持和技术转让,本土化率要达到70%以上。更重要的是,在铁路、通信等关键领域,中国绝对不会允许国外企业长期拥有话语权。虽然在目前来看市场换技术弊端多多,但是这些技术相当一部分终究会被“肉烂在锅里”。同样,中国企业如海尔、康佳等在海外也设立了大量研发中心,在国际市场本土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在技术和品牌方面的积累将更加夯实。同样,烂在全球锅里的肉成为通用技术,中国企业用它做出中国独有的饺子。
2006年,是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年,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的第一年,是自主创新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的第一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家电企业革命性创新发展的第一年。从宏观环境角度分析,中国家电到了盛世年华。
1949年,杨白劳从此告别了白劳。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2020年,当中国实现中长期科技发展目标成为科技强国时,世界一流家电品牌将会出现姓“中”的身影。 (来源:人民网-家电频道)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