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上空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点亮了北京的灿烂星空,也点亮了世界各国人们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彼此交融的心空……
每天,从黄昏开始的奥运之夜,处处弥漫着祥和欢乐的节日味道。
赛场内,是各国运动健儿上演的一幕幕精彩对决;赛场外,是五洲四海的宾朋听京剧、看杂技、喝大碗茶,细细体验中华古老文化魅力的和谐图景,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泡后海、逛秀水、漫步王府井,一起欢享奥运夜宴的激情画卷。
传统味道
北京的夜里,仿佛听得见鼓板的节奏和绕耳的京剧。传统的味道无处不在。
这是8月13日晚上7点记者记录的一组镜头。
黄昏落尽,戏未开场,但长安大戏院的厅堂里已经站满了听戏人。他们操着各种语言、各种口音,忙着和带妆的京剧演员合影。还有一些人沉浸在柜台前,挑选五花八门的京剧脸谱和传统手工艺品。入场口的节目牌上,写着当晚上演的经典剧目《三岔口》、《盗银库》和《霸王别姬》。
伴随着鼓板、京胡、唢呐的乐声,玫瑰色天鹅绒幕布缓缓拉开,所有的目光随着光束一起聚焦华美的戏台,武生、花旦、丑角……轮番上场,功夫、唱腔一一亮相,外面的流光溢彩转瞬便消逝在了久远的戏曲世界。
许多老外坐在“太师椅”里,喝着盖碗茶,品着中式美味点心,一边扫瞄戏台两侧不断滚动的中英文字幕,一边欣赏他们眼中的“PekingOpera”(北京歌剧)。即使完全听不懂京剧,看上去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兴致。连续的空翻、耍花枪、舞大刀……京剧里的“中国功夫”带给他们一场场视觉享受。
散场后,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女记者兴奋地向友人表达着内心的感受:“这是我第一次看京剧,虽然根本听不懂,但那令人晕眩的功夫和悠扬的唱腔,如同一块磁石,很有吸引力,是非常美妙、新鲜的体验。”
与抢先上映外国大片的影院不同,许多剧场里流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风”,杂技、杂耍、相声、评书、昆曲、越剧、京韵大鼓……丰富着不同人群的不同选择,散发出千年古都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
恢复“民清历史旧貌”的前门大街上,“老字号”云集,记忆中的老式“铛铛车”也重回人们的视线。仿佛电影的一个片场,却真实地成为老食客和异乡人消磨夜色的新去处。一群又一群的外国游客走进了前门的老舍茶馆。奥运之夜,这里的茶桌变得更加热闹……时尚精彩
在北京的奥运之夜,没有多少人愿意孤单地留在房间里。人们更愿意用聚在一起这样的方式一起见证这段值得铭记的时刻。
微风拂走一天的疲惫,人们开始寻找水岸的摇曳灯影,放松心情。这是8月17日下午6点的后海景象。
这一天奥运会将诞生37块金牌,其中有14场精彩对决在晚上上演。银锭桥北头的“运雅”酒吧,一名年轻的服务生忙着接电话:“对不起,露天阳台的席位已经订满了。”这家能容纳五六十人的酒吧,奥运之夜几乎天天客满。“比赛越来越精彩,需要提前预定才有位置。”他周到地提醒着客人。桥南头的“前进”酒吧,几名俄罗斯青年身着“RUSSIA”字样的奥运衫,坐在藤椅上,玻璃杯中的啤酒冒着清凉的气泡,他们兴奋地盯着“大屏幕”,不时发出欢呼声……
这些天,后海,三里屯,簋街,秀水街,燕莎商圈,朝阳公园一带,798艺术区……这些国际化的时尚之区,成为世界各国人们的流连之地。有人把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时常用手做出“V”字,或摆出个POSE。
激情动感的酒吧,安静的咖啡小馆,飘香的小饭馆,处处是中国特色和异国风情的奇妙组合。脸上贴着不同国旗、衣着印有不同文字的人们,穿起对襟旗袍的老外,身着露背T恤的黄皮肤女孩,有人悠闲,有人兴奋,有人平静,有人激动,却都在尽情地分享同样的欢乐,感受别样的文化,“晒”着同样的幸福。
凯宾斯基饭店普拉那啤酒屋,是金亭和朋友们常来放松聚会的老地方,也是德国人最常光顾的地方。也许口味不同,却并不影响人们坐在一起为奥林匹克欢呼,为赛场上的运动健儿加油,一起畅谈“鸟巢”之夜上演的飞人一幕,一起议论球星姚明和诺维斯基,一起为新的奥运冠军、新的世界纪录喝彩……
夜色渐浓,地铁、轻轨、奥运公交专线也更忙,把拥挤的人群分送到奥运场馆、奥林匹克文化广场、特色商业街区……感受人文奥运的魅力,感受新北京的国际化大都市魅力。
“站在这里,一起看"大屏幕",非常棒,我们都沸腾了,心态也变年轻了。”在王府井大街,在工人体育场附近的广场,不少普通中国家庭的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走出小区,来到沸腾之地享受北京迷人的夜生活。变迁进步
夜生活,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或优雅时尚,或市井悠闲,是一个城市开放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北京夜生活的变迁,中国夜生活的变迁,折射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活力。
北京奥运,丰富了北京的夜色,也激活了中国普通人群的夜生活。
驻扎在BIMC的中国旅行总社的一位导游,向一些外国记者介绍北京去处,最后总不忘对他们说:“逛了故宫,爬了长城,吃了烤鸭,可别错过北京的夜生活。”
加入WTO和筹办奥运以来,北京的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喜欢和朋友们到“钱柜”K歌的时尚青年郭思远说:“过去,想到北京的夜生活,脑海里就只有三里屯。现在不一样了,可去的地方太多了,传统的,时尚的,现代的,国际的,多元化满足了很多人的口味。中国人的夜生活里不再只有麻将桌、K歌房,或者看电视。”
这些年,伴随着城市休闲活动场所、健身俱乐部、文化广场的大量涌现,中国人有了日益丰富的夜生活和夜文化。享受夜生活和夜文化的人也多了起来。从时尚青年、小资一族的酒吧、咖啡馆、K歌房,从名流绅士的富人俱乐部,迅速地发展到更加大众化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更多的中国人有了适宜的去处和选择。
丰富的活动场所,使中国人也变得更喜欢健身和运动。华灯初上,很多人以会员身份走进了健身俱乐部和运动场馆。跑步机上,瑜珈房里,羽毛球馆中,他们进行着各种运动。
经济学的教科书上常常说,观察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就是体验它的夜生活。城市夜晚灯光的亮度和它的GDP往往是成正比的。
金亭,是一位“国际候鸟”,说起眼中的北京夜生活,他感到令人惊叹:“很明显,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人告别了以往单调乏味的夜生活。尤其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多青年喜欢外出,扎堆在人堆里,跳舞和认识新朋友———就像在纽约、东京、伦敦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中心城市中的同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