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0日奥运专电(记者张寒 吴植)和42岁才退役的瓦尔德内尔或者四夺奥运金牌的邓亚萍相比,斯维特兰娜·费特洛娃书写的是另一类传奇。世界乒坛最高级别的赛场上,她活跃的身影在时间卷轴上跨越了将近40年。
如果仔细看了北京奥运会乒乓球20日的女子单打第二轮比赛,你一定会对前中国国手高军4:2击败斯洛伐克选手奥多罗娃的比赛记忆犹新,不是因为场面之激烈,而是……那个坐在主裁高椅上的银发女士何以如此面善?BBC(英国广播公司)的工作人员会告诉你:“我们采访她的新闻片段你一定看过很多次了。”而乒乓球界的“老”人会说:“她成为世界冠军的时候,你妈妈还没初中毕业呢。”
乒乓世界的顶级高手们退役后通常会成为教练,如果他或她还对这枚小小银球存有痴恋。而费特洛娃是个特例,她觉得如果爱乒乓,最好的选择是留在赛场上,而相对于当教练,裁判是更能让她贴近乒乓、寻到快乐的身份。
时间倒回至1966年,名字还叫做斯维特兰娜·格林伯格的她代表苏联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欧洲锦标赛,女子单打比赛中赢回的那枚银牌让她兴奋不已,不过她还想跟中国选手较量一番,因为早两年退役的邱钟惠差不多是那个时代的乒乓偶像,而与她几乎同龄的林慧卿、胡玉兰那时已经是世界冠军了。
三年后在慕尼黑,她如愿站在了世乒赛的舞台上,而中国乒乓球队却缺席了。在些微的遗憾中,她和队友鲁德诺娃冲破匈牙利人的“统治”,如愿站在了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最高领奖台上。说起来颇为有趣,那时的团体赛制与今天迥异,男子每队3人、打9局5胜制,而鉴于女子的体能无法挑战那么高强度的对局,女团采取5局三胜制,每队只有两个人,因此斯维特兰娜的那块女团金牌可谓分量十足。
1970年,正值当打之年的她退役了,像很多苏联妇女一样开始了嫁人、生子、照顾家的主妇生活。然而她对乒乓球的那份热爱没有退役。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已经远离乒台十年之久的她忍不住手痒,从家庭主妇的岗位上偷跑去了乒乓球馆。“儿子对我说,妈妈,请做你想做的事。如果乒乓球让你最开心,那你就去乒乓馆吧”。就这样一来二去,她在业余选手中打出了名。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人请去裁判一场比赛,而这个新“工作”竟然让她发现了更多的乐趣。“你知道吗?给别人裁判比赛的时候,我的头脑里实际上是我在跟运动员比赛,”说出这个“秘密”,连斯维特兰娜自己都觉得好笑。“我知道这样不好,作为裁判怎么能这样?不过我真的乐在其中。我的性格就喜欢什么事都井井有条的,而裁判就是让比赛井井有条的那个人。”
2003年对她来说是意义不凡的一年,她第一次作为裁判站在了乒乓球的国际赛场上。“我这个人不适合当教练,又是训练、又是比赛,要做计划、排日程、督促球员训练,我那一大家子已经够我忙活的了,”从退出这片舞台到重返乒乓赛场,斯维特兰娜用33年的时间、以最不受世界冠军们青睐的方式,完成了与乒乓球距离最近的身份转换。
这一次,作为欧洲的7名代表之一、入选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执法裁判28人名单,斯维特兰娜感到格外兴奋:“这是奥运会呢!又是在中国!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运动员是当今世界最好的乒乓球选手,我最喜欢看他们比赛了,他们精湛的球技总能让观赛者激动不已。”
对于中国人在乒乓球运动上所表现出的天赋,斯维特兰娜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她说:“我觉得这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有关,具体理由我说不上来,但正因为历史的积淀,才使得聪明的中国人对这项运动保有持续的热情,然后才会不断研究,保持技术上的领先。”
心从未远离乒台的她40年来一直关注着乒乓球的发展进程:“和我们那时候相比,现在的乒乓球速度快了很多,对体能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乒乓球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也相应提高了很多,很多球队都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辅导专家、体能训练专家和医生。”
“要我说最大的变化还在于乒乓球进入了奥运会,这让整个世界都关注到这个项目,当然,这也让乒乓球更"赚钱"了,”看来她和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的看法一致,她所热爱的乒乓球最好是能永远留在奥运会上。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