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08秒,430米外,让奥运主火炬顺利点燃。
这是张向农加入开幕式点火项目工作团队之后最大的愿望。他所率领的轨道小车护跑组自从登上了鸟巢顶棚之后,就在那个为开幕式点火而专门铺设的冲刺跑道上奔忙。与鸟巢中央400米标准跑道不同的是,鸟巢顶棚的跑道要更长,也更难跑——因为他们所护送的这辆小车,正是带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手李宁完成飞天漫步,点燃主火炬的核心动力。
一旦轨道车后方的动力车出现机械故障,他们会用自己的臂膀推动重达650公斤的轨道车,让李宁继续飞天漫步。
8月8日当晚,在全球40亿观众的注目下,李宁一飞冲天,伴随着电子祥云卷轴在空中漫步,3分钟后,成功将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点燃。在鸟巢顶棚坐镇指挥的张向农,总算松了一口气,他所率领的11人团队,终于成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事实上,张向农所在的研究团队总装备设计院(下简称“设计院”)早已被人熟知。设计院院长周凤广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参与完成了我国一系列国家重点项目,最为著名的便是"神舟六号"发射塔的开合设备。
而在2008年,周凤广率领的团队,便承担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地面机械舞台及上空设备的设计、制作、安装、运行操作任务。规划之初的鸟巢上空轨道车,只是个通用设备,但当开幕式点火的“飞天方案”确定后,设计院的30多人,在张向农的组织下,就围绕这辆小车开始了他们的奥运征程。
430米的征程 “飞天”点火方案中,电子祥云卷轴的设定展开时间为3分08秒,鸟巢顶端那些特殊的“护跑手”,也必须在相应时间内跟随轨道车完成冲刺。
通常情况下,3分08秒跑完430米的路程并不难,对于训练有素的队员,更是易如反掌。
但是让队员始料未及的是,登上鸟巢顶部看到轨道地形时,他们才体会到,这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鸟巢顶棚内缘周长430米左右的轨道,高度落差却有将近10米。
由于存在上下坡,轨道车要匀速绕场一周,在不同路段所需动力就有强弱之分。这就对后面的动力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几个上坡路段,动力车必须要加大输出功率,在这个时候,动力车就有可能出现机械故障,而重新启动需要6秒钟的时间。
但是开幕式必须万无一失,李宁的高空漫步不能发生任何停顿。轨道车护跑组的使命,就是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之时,用自己的臂膀推动轨道车,带动李宁的步伐继续向前,为动力车争取6秒钟的重启时间。
除了高度落差之外,430米的高难度“跑道”,给护跑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小车运行的轨道一侧,有一条宽度仅有七八十公分的坑道,其深度也随地形而深浅不一。当李宁飞天漫步之际,护跑组成员就在这条特殊的“跑道”上跟随轨道车前进,由钢板铺成坑道地面上,每隔2-3米有一个约高15公分的钢制横隔板。
由于开幕式的高度保密,所有训练都安排在了晚上进行。夜间训练,由于看不清坑道的路面,队员经常在训练时被一些钢筋头绊倒,“青一块、紫一块多的是”,一位队员伤势较重还休息了三天。
不过护跑组最终还是想出了妙招,在障碍物处放置了荧光棒之后,训练受伤明显减少。同时为了测算时间,他们还在坑道内每隔1米设置了标识。
轨道上坡度较大的几个路段,动力车出现机械故障的几率相对较高。为此,护跑组在起点后100米、245米和270米处开展了针对性训练。
鸟巢顶棚的特殊庆祝 8月8日,鸟巢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最后的点火方式,则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这无疑给轨道车护跑组带来巨大压力。当日下午4点,所有队员便集结到了鸟巢顶棚,但他们已经没有了再次演练的机会。在开幕式当天,鸟巢顶棚聚集了各个团队的近200多工作人员。
张向农要求护跑组成员,一遍又一遍地在头脑中重复动作要领,同时检查他们的各种装备——背包、荧光棒、军用水壶以及毛巾被。一旦出现阴雨天气,毛巾被便可以用来擦拭轨道。
当晚临近24点,当聚光灯打在北京奥运会主火炬手李宁的身上时,控制导演下达了提升口令,李宁一飞冲天,到达预定位置之后,小车护跑组开始了自己最关键的一次征程。
100米、245米和270米,难度最大的三个节点都顺利通过。
当李宁最终到达主火炬导火索之处时,张向农手中的秒表显示的数字是2分59秒87。熊熊燃烧的主火炬迅速照亮了整个鸟巢,远在控制室中的团队喜极而泣,而小车护跑组的成员们却采取了最为特殊的庆祝方式,趴在坑道内挥拳庆贺。
为保证转播效果,所有队员都不能站立。这一趴足有20分钟,尽管他们的位置离主火炬不远,但全身浸满汗水的队员全然感觉不到火炬的热度,他们惟一期望的就是能够真正的站起来进行庆贺。
待到鸟巢曲终人散,队员们还必须将轨道车状态恢复原样,等到他们从鸟巢顶部下来时,已经是次日1点40分。(万相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