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矿难” 追踪瓦斯爆炸一触即发 专家建议暂停救援 3失踪人员生还无望 在勐腊发生的8·18特大煤矿井下火灾事故中,救援人员经过30多个小时的努力,昨日凌晨被迫暂停救援,救援遭遇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呢?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煤矿安监局总工程师、救援专家刘明朝。
井下如同火药库 “这个小煤矿成立较早,矿洞内巷道极为复杂,设施又较为简陋。”刘明朝说,这个煤矿主要以两个斜井组成。由于这个煤矿的煤层属于倾斜煤层结构,有着明显的自燃着火特性和征兆,所以安监部门检查时即发现隐患并责令其整改。
尽管被困的3名矿工所处位置基本可以确定,但因为巷道严重坍塌,搜救人员无法进入。而且这一区域附近一氧化碳严重超标,救援人员只要吸入一口就会马上发生严重中毒。加上救护区域有明火存在,不仅烟雾浓导致能见度低,就算能够搜救到3名遇难者,在高温环境下也无法将遇难者搬运出井。
从19日晚上对瓦斯含量的监测情况来看,总回风巷的瓦斯含量3个小时中就急剧升高,说明井下的瓦斯浓度正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聚集。
从目前的情况看,瓦斯爆炸的浓度、火源都已经具备,如果继续在火区增加供风量,也就是说在氧气增加的情况下,立即就会导致井下发生瓦斯爆炸。按目前井内的烟雾浓度,如果不能排出烟雾,人员就无法进入矿洞,但是供风就意味着引爆井下的瓦斯。可以说目前井下就如同一个危机四伏的火药库,正处于瓦斯爆炸一触即发的关头。
“井下存在明火,在回风巷及井下靠近火区测量的瓦斯浓度,以及被困时间长达30多个小时的情况分析,井下被困人员已经不具备任何的生存条件,完全没有生还可能。”刘明朝说。
专家建议暂停救援 根据省煤监局事故调查处副处长、专家组成员封春华介绍,在历时30多个小时的救援过程中,有各级领导和专家组成的事故救援小组多方努力,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并组织救护队深入矿井所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了搜救和侦察。但由于井下存在多处火区,明火较多,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高温浓烟,致使瓦斯浓度大量积聚上升,整个救援环境已经变得极为恶劣。
抢救指挥部聘请专家组对整个事故现场和事故救援活动进行评估后,专家组要求普洱市矿山救护队井下地点和回风巷提取有毒有害气体数据组进行分析后,一致认为如果继续救援,可能会造成新的伤亡事故,因此建议封闭事故矿井,并停止救援工作。
据省煤监局局长邹立生介绍,根据实际救援的情况以及专家组评估后的建议,救援指挥部紧急召开会议后,决定暂停井下救援行动。专家组的建议书提交救援指挥部,经过逐级上报到省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审核得到批准后,还要上报给国家安监局。
联合调查事故原因 昨日上午,由省煤监局、监察厅、公安厅等省级单位与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勐腊县委、县政府和相关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成立会,在省政府副秘书长叶燎原的主持下召开,当即宣布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并正式开展调查工作。
会上,叶燎原对西双版纳州和勐腊县党委、政府在事故发生后,作出的快速反应和迅速组织的救援工作作出了肯定。叶燎原认为事故发生后,当地反应迅速,措施得力,采取处置的方法得当,效果也较为明显,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根据有关“事故原因调查”相关规定,勐腊8·18特大煤矿坍塌事故由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牵头,会同省煤炭工业局、监察厅、公安厅、安监局和省总工会,并邀请省检察院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检察院,组成事故联合调查小组,对此次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西双版纳州、县人民政府,及州、县相关部门参与和配合调查。从昨日下午2时30分,联合调查组已经正式开展调查活动。(记者戴振华)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