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8月21日电(记者叶超)近20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青海高原异常偏暖气候频繁出现,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大。为此,青海省通过生态建设、气候科研、人工增雨等多项举措积极进行应对,并取得成效。
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汪青春介绍,近46年的气象资料表明,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情形尤为明显。近10年来,青海高原异常偏暖气候更是频繁出现,1998年以来,有10年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平均偏高1℃,比上世纪60年代偏高1.5℃。
青海省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升温已导致青藏高原极端气候事件加剧,暴雨、高温、雷击、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不断增多。同时,青海高原生态环境正受气候变化影响发生改变:冰川退化、湿地萎缩、冻土程度减弱、土地沙化等现象明显。以湿地为例,在黄河源区,卫星遥感显示:1990年、2000年和2004年三个时间段,这里的河流、湖泊、沼泽三类主要湿地类型一直呈减少趋势,其中以沼泽面积减少最为显著,仅1990年到2004年就减少了近200平方公里。
青海省气象局局长陈晓光介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近30年来,以“生态立省”为战略目标的青海省在国家的支持下先后投资近70亿元,组织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沙化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治理沙化面积4400多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98万公顷,封山育林15万公顷。
同时,青海省还加大了人工增雨工作,东部农业区和黄河上游地区每年平均增加降水50多亿立方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青海高原气候变化中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不均的状况。
陈晓光说,在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上,青海省气象部门先后承担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20多项课题。由于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这些研究不仅为客观认识青海气候及极端天气的时间演变规律,提高气候变化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也对研究我国乃至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价值。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