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记者从和平区文体局文化遗产办公室了解到,作为和平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鲜族“尚帽舞”已成为第三批沈阳市“非遗”项目。
“尚帽舞”的起源
1200多年前,居住在东北长白山下的朝鲜族人民,为了让农作物不受鸟兽侵袭,人们敲锣打鼓,边喊边舞,慢慢地演变成优美的舞蹈。斗转星移,这些即兴歌舞逐渐形成了游乐性极强的朝鲜族民间舞蹈,即“农乐舞”。
“尚帽舞”是农乐舞中最为欢快的舞蹈。它由身着彩服,头戴彩带圆帽的男子表演,其间甩动彩带,似万道彩虹横空出世,成为农乐舞的压轴演出。
清朝初期,“尚帽舞”随着朝鲜族民众迁徙,传到了辽宁,主要以丹东、本溪、沈阳等地居多。沈阳西塔是朝鲜族主要聚居区,“尚帽舞”也以西塔地区为中心,辐射到沈阳周边地区,成为城市文化一道风景线。
“尚帽舞”的制作及演出
“尚帽舞”是农乐舞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伴奏乐器有吹奏乐和打击乐两种,吹奏乐为朝鲜唢呐,打击乐为大锣、小锣、圆鼓、长鼓。道具为男尚帽、女手鼓和条幅。男尚帽主要有长、中、小三种,长尚帽8米长,短尚帽仅为1.5米。
“尚帽舞”主要是甩尚帽长鞭,包括站式、坐式、跳跃式、侧身式四种技巧。舞者要掌握独特的技巧,具有较强的节奏感,特别是甩尚帽8米长鞭时,由颈部带动头部使长鞭旋转如风,似车轮飞舞在舞者的头顶和身体前、后、左、右划出一圈又一圈光辉耀眼的彩环。
朝鲜族“尚帽舞”演员少者12人,多者80人,组合演出。其表演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其中:伴奏的圆鼓代表天,大锣代表地,长鼓代表女,小锣代表男。表演过程为:当音乐响起时,男子甩动短尚帽,配以手鼓,处于简单的舞蹈动作;然后换成中尚帽,配以长鼓,肢体作一些翻转动作;最后由1-3人甩动长尚帽,做上台阶等高难度动作,此时的舞蹈渐入高潮。
“尚帽舞”的保护
西塔地区朝鲜族“尚帽舞”在长期的流传继承中,以其特有的舞蹈形式,受到大家的喜爱,逐渐形成了广场和舞台兼用的表演,期间依然保存着朝鲜民族节庆娱乐的民族风情。其代表人物金大元老人在多年演出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发展创新舞蹈动作,为朝鲜族“尚帽舞”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近年来,这项民族民间文化遭遇到冷落,掌握尚帽舞技艺者年龄普遍偏高。目前,在辽宁省境内,能表演朝鲜族“尚帽舞”长鞭技艺的仅有金大元一人。
本报记者 李彤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