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2日奥运专电 随笔:体育项目的冷与热
新华社记者冯坚 公兵 冷彤
体育运动项目为数众多,但冷热程度不同。有的大红大紫,人们趋之若鹜;而有的因受民族习惯、地理环境和国家实力甚至政治因素的制约而从事者寥寥。
热门项目之所以热,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像田径、游泳、大球等项目在全球非常普及。特别是田径,它是展示人类速度与力量的最基础的项目,无论在何种地理条件下都可以开展,因此被称为“运动之母”。它是人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最基本最朴素的项目。它的特点是简单易懂,成本低,便于普及。如百米跑,距离短、速度快,转瞬间尘埃落定。正缘于此,它才如此吸引人们的眼球,博尔特的“飞人表演”,世人很快就记住了他的名字和他的国家。
热门项目“走红”的原因大致相同,而冷门项目的冷却理由各异。有的是民族文化所致,如有些民族不鼓励甚至限制女性参加体育活动。在这些地区,女性参加体育运动受到了限制,一些体育项目当然热不起来。
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一些项目的热和另一些项目的冷。热带地区天气炎热,根本没有开展冬季项目的条件;而北欧国家和北美在冰上运动项目普及程度相当高,实力也相当雄厚。有的国家缺乏河流、湖泊,游泳和水上项目难以开展。有些国家则因为海拔、气候条件等原因而成为造就长跑运动员的“工厂”。
当然,也有的项目受国家实力所限,像赛艇、帆船等水上项目,运动器械和训练设施十分昂贵,贫弱国家难以染指。所以,自现代奥运会诞生后,水上项目一直是西方国家的天下,发展中国家很难从中分得“一杯羹”。马术更是“贵族运动”,百万欧元未必能买一匹上好的赛马。
此外,政治因素也是体育运动在一些国家“坐冷板凳”的原因。眼下,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政局飘摇,冲突不断,甚至战火连连,生灵涂炭。在这样的动荡环境中,体育就自然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也正因为如此,从战乱地区来到奥运赛场的运动员格外受到镁光灯的“照顾”。
诚然,体育项目有冷热之分,但在一定条件下冷与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些热的项目,可能因竞争过于激烈而让一些国家和运动员另辟蹊径,从而走向下坡和衰微;一些冷的项目也可能因为更容易带来收获而逐渐升温。东方染指、分享西方的“独食”项目,西方“侵入”东方的强势项目,国际体坛已不鲜见。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在冷项目热起来方面,杰出运动员功不可没。容国团为中华民族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激发了中国乒乓热;谢军让国人了解和涉足国际象棋;孟关良和杨文军使划艇在神州更加深入人心;想必殷剑也会让帆板在中华大地上更受青睐。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