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23日电 (记者赵春晖) 新疆治蝗灭鼠指挥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新疆草原虫害防治工作已接近尾声,目前共完成防治面积1500多万亩,其中生物防治超过1160万亩。牧鸡、牧鸭和椋鸟首次大范围取代人工化学防治,成为消灭草原虫害的“主力”。
截至8月中旬,新疆各种草原虫害危害面积4044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1867万亩。在塔城和阿勒泰的草原和农牧交错地带,飞蝗幼虫的密度一度高达每平方米6000多只。
目前,在一些农牧交错地带,执行消灭蝗虫等虫害任务的是牧鸡和牧鸭等家禽,上百万只鸡鸭赶在蝗虫起飞前就吃掉了这些肆虐的害虫,使它们无法形成危害。
在草原深处,数以万计的粉红椋鸟在天空中上下翻飞,在它们控制的“地盘”上,蝗虫根本无处藏身。个头比鸡还小的粉红椋鸟食量惊人,每只椋鸟可保护2亩草场免受蝗虫危害。
新疆是我国蝗虫的主要危害区,每年草原蝗虫发生面积都不低于3000万亩,农牧交错地带蝗灾更为严重,地处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地带的阿勒泰、塔城、博尔塔拉等地还经常遭受境外迁入蝗虫的危害。
新疆从5年前开始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目前,各地纷纷在春秋草场大规模“筑巢引鸟”,招引椋鸟成群栖息,并在鸟巢的周围拉起铁丝网、设置围栏保护椋鸟不受外界的惊扰。在农牧交错区,各地政府还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当地农牧民养鸡、养鸭,与草原上空的椋鸟一起“上岗”,构筑了空中和地面的“立体阻击网”,严防虫害成灾。
(责任编辑: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