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的这次奥运之行,泪水很多。负于巴西队,哭成一片。昨天赢了古巴队,拿了铜牌,也是泪水涟涟。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哪怕平时总是笑眯眯的主教练陈忠和,昨天面对记者也是痛哭了好多次,看来真的到了“伤心处”。
忠和之哭,当然不是为了“感动中国”。真实的原因,让我等男儿也觉唏嘘不已。且听这位中国女排的“洪常青”的肺腑之言:“代表团拿了那么多金牌,太需要球类集体项目拿一块金牌,但是集体项目实在太难了。”
三大球项目是奥运会上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一直视三大球为软肋的中国代表团,的确需要女排这块金牌。但是,我想代表团愿望再迫切,也不至于向陈忠和施加压力。由此而言,那是陈忠和的“自我加压”,而且这个“杠铃”举得很重,有点超负荷。要不也不至于哭了又哭。
当然,如果把中国体育比作一个大家庭,敢于给自己超负荷加压的陈忠和,可谓有“长子之风”。有此责任心,这是中国女排之幸,也是中国体育之幸。有这样的“舍我其谁”的精神,中国女排的这块铜牌也弥足珍贵了。
不过,从忠和的勇于分忧,我也想到了问题的另一面。那就是谁来为忠和分忧?其实,按照三大球目前的现状,也不要领导点拨,其它项目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定在“突破”,而曾经辉煌的中国女排则没有退路,陈忠和只能对号入座。雅典奥运会如此,北京奥运会尤甚。这一点,不光陈忠和,明眼人都心知肚明:我们尽管拿了金牌第一,但是三大球有差距、田径无金牌的问题也让人着急。
大家伙着急的事情,让一个人“举杠铃”,总是不厚道的事。谁来分忧?三大球的兄弟姐妹们需要加油了。不过,这确实很难。(王仁维)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