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爱喝茶的人来说,信阳毛尖应该是被津津乐道的。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称赞信阳毛尖为茶中上品。文豪苏东坡在品尝完信阳毛尖后,更是由衷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
信阳毛尖产于云雾弥漫,清溪潺潺的河南省信阳市西南部深山区。信阳毛尖很早就位列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十大名茶”榜。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一等金质奖章。1959年,信阳毛尖被权威评定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此后它多次获得国家金奖。
然而,近年来信阳毛尖的“十大名茶”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十大名茶”不见信阳毛尖的身影 首先质疑信阳毛尖“十大名茶”地位的是互联网。在网上一些由民间组织的“中国十大名茶”评选,都找不到信阳毛尖的“芳踪”。
记者在百度和谷歌搜索网站上,查询中国十大名茶排名,得到了一个较为细致的分类名次。以1999年为分水岭,“十大名茶”排行榜有新老两种版本。老版本中比较权威的排名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六安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信阳毛尖赫然在列。
新版十大名茶排行,说法五花八门。但其共同点,就是在传统的十大名茶中,去掉两三名,新添两三名。信阳毛尖时常被排除在外。
对于这种结果,当地茶农大惑不解:“这是怎么了?谁把信阳毛尖踢出了中国十大名茶行列?1959年信阳毛尖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怎么到了今天反而不是了?”
而有着三十多年喝茶史的信阳市民王先生,则对这种排名结果处之泰然。“我不觉得意外,这两年,信阳毛尖确实低落了。”王先生说。
而中国茶叶协会的专家则表示,对于新的名茶排名有其自己的看法: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叶大国,茶的品种特别多。现在全国能够叫得出名的茶叶,就有1000多种。这么多茶叶,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评比方法,都会排出不同的名单来。
对于这些把信阳毛尖排除在外、所谓的新版“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信阳当地的茶叶官方部门反映相当强烈。
“少数网站因为商业目的,不尊重历史和事实,擅自改变中国十大名茶排名,这种性质的排名,本身没有多少权威性。”信阳市茶产业办一位官员说。他认为,仅仅因为在一些网站上搜索不到中国十大名茶中的信阳毛尖,就说信阳毛尖不属于中国十大名茶,这过于武断。
据了解,“信阳毛尖”定名于1913年,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8年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在全国名茶评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甘”夺得总分第一名,荣获国家金奖。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对信阳毛尖的十大名茶地位,一些国家级茶叶专家认为中国十大名茶是行业共同认可的、历史约定俗成的,谁变动都没有用。他们表示,信阳毛尖是我国绿茶的优秀代表,其独特的传统生产工艺和优秀品质,深受业内推崇。
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尽管当地官方质疑网上排名版本的权威性,但是关于信阳毛尖的争议却现实存在。而且随着市场份额的减少,信阳毛尖作为传统“中国十大名茶”的影响力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除了网上的“新十大名茶排行榜”以外,就连本地一些多年经营信阳毛尖的茶商们也承认:作为本土茶叶,虽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信阳毛尖目前却只占郑州茶叶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市场份额处于尴尬地位。其原因之一就是这几年被铁观音、普洱攻城略地,市场份额锐减。直到去年,信阳毛尖才收复部分失地。一位外地茶商说,如果用“超女”来形容普洱的疯狂掠市,信阳毛尖就像地方戏,虽然韵味悠长,唱了千年还是走不出去。
“依我看,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对新老版本茶叶的排名问题,一位长期从事茶文化研究的人士直言不讳,“无论是新老排行榜,无论怎么排名,杭州西湖龙井都名列其中,这是为啥?信阳毛尖为啥就做不到?这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我们信阳毛尖做得好,还有必要这样为排名争论吗?”
据了解,目前信阳毛尖的茶园面积近100万亩,实际可供采摘的仅60万亩—65万亩,这与开采面积260万亩、名列全国第一的湖南相比,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在全国的茶叶市场上,信阳毛尖的份额太少,也与信阳毛尖作为十大名茶的地位很不相称。
产量规模一直上不去是制约信阳毛尖市场份额的直接原因。信阳毛尖的茶园位于我国最北的产茶区,味道醇美,可产量很少。目前还达不到机械采摘的程度,每到采茶时节,熟练的采茶工非常抢手,茶厂各出奇招来拉拢采茶工。
而制约市场份额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信阳毛尖茶叶的品牌建设力度不够。长期关注和研究信阳毛尖的当地传媒人士何先生认为,很多年以来,信阳毛尖没能培养出来真正意义上的著名品牌,整个产业还停留在小商小贩的水平上,既不可能对自己的企业品牌大手笔地宣传,也不可能对信阳毛尖产业有整体带动。
信阳市茶产业办有关负责人也向媒体承认,信阳毛尖目前的确存在诸如茶叶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足;茶园基础差,产业化程度不高;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缺乏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茶叶品牌创建力度不够,缺少名牌产品支撑;快速大规模发展新茶园缺乏有效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
“除了产量少、人工费用高以及缺乏品牌等问题,政府和企业的宣传力度欠缺,以及对信阳毛尖背后蕴藏的深厚茶文化挖掘得不够,也是原因之一。”五云茶叶集团公司的欧阳先生坦言。
浙江、福建等外地茶商认为,信阳毛尖的包装不够精细也是一个原因。“很多人送礼送普洱、铁观音,跟其包装显得有面子也有关系。”
品牌建设是突围之道 虽然业内关于信阳毛尖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很多,争议也很大,但是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却是信阳毛尖市场地位遭挑战的深层原因。关于这一点,业内专家们的意见是相通的。
众所周知,信阳毛尖作为河南信阳当地的著名土特产,和西湖龙井、金华火腿等一样,是一个地理标志,是证明商标。信阳毛尖作为证明商标,在当地已有许多企业被登记注册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专有使用人。从理论上来说,在此之后市场上的信阳毛尖茶叶,都应当是拥有专有使用权的企业加工的产品。事实上,现在仍有很多小商店、超市和小茶叶铺子销售的信阳毛尖茶叶是假冒产品。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楚认为,地理商标的价值概括成一个公式:地理商标=土特产+文化+法律保护。地理商标对于增加产品附加值无疑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效果。
张楚教授又向记者介绍,但地理商标本身却存在着“囚徒困境”的发展缺陷。由于地理商标不是某个机构或者个人刻意宣传的结果,而是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形成的,所以没有明确的权利主体。大量经营者共用一个品牌,就容易陷入一种“囚徒困境”,即改善服务质量的成本由个人支付,利益大家共享,而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归个人所有,代价由大家分担。因此,许多经营者都缺乏维护商标声誉的积极性,相反却存在某种对浑水摸鱼的侥幸心理,这势必引发行业信用危机,最终导致所有的经营者都陷入困境。
信阳五云茶叶公司的董事长欧阳道坤认为,信阳毛尖十大名茶地位遭挑战,从根本上说,是缘于缺乏对品牌的深刻认知。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产地要素。而纯正的信阳毛尖产地应该是在信阳西南山区的五云、两潭一带。但是现在当地政府为提高信阳毛尖的产量,大量开发新的茶叶种植区,茶园面积早已超过原有的范围领域。这些新开发的茶园所产茶叶也都叫信阳毛尖。在这一点上,信阳毛尖应该向西湖龙井学习。龙井种植遍布浙江很多地方,但是当地却对西湖龙井、杭州龙井和浙江龙井予以区分,这对龙井的品牌维护是非常有利的。
还有一些业内专家认为,信阳毛尖的最大问题是消费者不能区分具体的生产商,消费者无从分辨,所以一家出了问题,容易引起消费者恐慌而殃及所有企业。因而,经营出色的企业应该在地理商标的基础上自创品牌,这样既可以利用原有地理商标的优势,又可以将自己的产品与其他产品进行区别,同时亦能起到示范作用。如北京涮羊肉很知名,但北京东来顺的涮羊肉最出名;北京烤鸭不错,但全聚德的烤鸭最好。这既是对品牌价值的利用,也是对品牌风险的规避,同时对于企业形象的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乃至品牌所在地知名度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其实关于信阳毛尖所谓的“落榜”,尽管只是停留在商业的、民间的层面,但是这已经引起当地茶叶主管官员们的重视。据了解,信阳市今后将应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来整合茶叶资源,组织茶叶生产。并进一步挖掘自己的茶文化,确保信阳毛尖中国十大名茶地位,并将进一步强化这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