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京奥运会闭幕式“鸟巢”上空的焰火。新华社记者 侯德强摄
熄火仪式要表现的是“款款深情” 开幕式收获的赞美“爆棚”,让苦心孤诣数年的总导演张艺谋有了尘埃落定的释然。对于闭幕式,他强调说,场面注定不会像开幕式那样恢宏奇丽。
张导给出的缘由有三:
一、“鸟巢”在24日有比赛,不可能提前进行重型装备和技术准备的安排。所以,闭幕式无法达到像开幕式那样的呈现效果。
二、闭幕式场地中心区欢聚着大约1万名运动员,文艺演出场地因而受到了局限。
三、历届闭幕式都突出这样一些元素:欢快、记忆、告别、相约,注重与场内运动员的交流、互动。你看雅典、悉尼的闭幕式,基本上就是一个大派对。
运动员都放松了,非常快乐。所以,我们的闭幕式也不再侧重文艺表演的原创性,重在运动员在一起的欢乐与告别。就像一家子来了客人,到了依依惜别送客的时候。
提到熄火仪式,张艺谋谈了创作思路:有意不走浓墨重彩的宏大路数,而是表现款款深情,带动大家沉浸在惜别的氛围中。圣火虽然熄灭了,但场地中央一个巨大的“火炬”开始燃烧,象征圣火会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
“不管闭幕式怎样,北京奥运会都是成功的。观众们不会太多关注我们在表演什么,这不是显摆本事的时刻,文艺表演只是为了带动全世界此刻的快乐,在离别时,相约下一次奥林匹克见面……”
“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超过所有开幕式” 张艺谋说,在各国运动员们呈现了16天极为震撼的“表演”之后,闭幕式上任何艺术性演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运动员才是真正的主角。
“有那么多的运动员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北京奥运会终将载入史册。闭幕式要关注的是,运动员为这个伟大的节日而狂欢、而释放他们所有的
澎湃激情。”
国际奥委会官员在一次聚会中为开幕式的成功向张艺谋祝贺,他却说,自己每晚都看比赛看到凌晨,“太受震撼了:运动员们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精彩瞬间,那种人性感染力,超过所有的开幕式——所有最伟大的瞬间,都是伟大的运动员展示给全世界、全人类的,这才是北京奥运会最成功的地方。”
他举例说,西方媒体对北京空气、安全问题不断质疑,而所有担心都由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一一化解。菲尔普斯在“水立方”创造了他的伟大胜利,这也是北京的成功。“蒙古等不少国家都得了有史以来第一块金牌,举国欢庆,总统致词,你看了会很感动。一个国家的第一块金牌在北京取得,对那个国家来说,是个伟大的胜利和了不起的瞬间,对北京奥运会又何尝不是?很多很多这样的细节,铸就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
张艺谋用一种非常安宁的表情,缓缓地说:
“当你从开幕式的喧嚣声中,慢慢开始一天一天静下来看比赛的时候,你会觉得,最伟大的是这个过程。伟大属于那些最优秀的年轻运动员们,他们代表着人类最本质的进取和拼搏精神。我把闭幕式看做是为运动员服务的最后一个机会,用我们的热情、舞蹈、歌声。我们不再是表演给大家看,我们还能演什么呢?毕竟不能上天入地。告别的时刻,只是希望所
有人很快乐,希望大家记住北京奥运会,记住这16天所发生的一切——我就是以这样放松的心情和理念来呈现闭幕式的。”
解读“记忆之塔” 闭幕式主要采用大家都熟悉的唱唱歌、跳跳舞的传统形式,张艺谋解释说,是为了给大家助兴。在演员的选择上,则主要是为了体现世界性、多元化。像多明戈,是中国人的老朋友了,又积极表示愿意参与,当然就成为首选。
开幕式上,北京奥组委怕散场时大家一拥而出导致交通拥堵,希望主创人员设法留住一部分观众。“成龙等明星都愿意只为了挽留观众而义务献歌。当天唱第二首歌时,观众几乎都走光了,歌手们的情绪还是相当饱满,我非常感动。”张艺谋在闭幕式上把这些“重在参与”的歌星们悉数请回,给他们一个更正式的舞台。
对于闭幕式上最引人注目的“记忆之塔”,张艺谋说,他们的创意灵感最早来源于我国的一种少数民族运动“登高梯”,因为落实起来有难度,才演变成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塔上有精彩的表演,最多时候,有390多人在进行攀爬和表演,通过细节,展示各种运动的动律,以一种浓烈的方式表达奥运精神。他们将圣火熄灭的瞬间和塔的亮相相衔接,“这样,就完成了"塔是我们心中高举的火炬"的转换,把圣火熄灭和塔上表演结合起来,代表火炬继续燃烧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
当了一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称没有任何一部影片的导演工作能与之相比拟:“做这么大的广场艺术,需要和数万人协调,要和那么多的团队合作,和众多不同观点的人、和那么多老外反复沟通,这是前所未有的!”他由此对这份工作带来的激情和创造性,都有了深刻体会。“以前我的圈子都是电影人,现在朋友圈子扩大了,谈得最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文化和人。这对我以后的人生和创作会发生作用。”(记者李泓冰 杜飞进)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