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圆满落幕。熊熊燃烧了16天的祥云火炬,照亮奥运赛场16天的祥云火炬,在依依不舍的目光里,如同点燃时呈现的夸父逐日、烈焰腾空的壮观一样,奇异的告别也让人为之一叹。
再见北京奥运,让我们期待4年之后的伦敦重逢!
16天的赛事,产生了300多块金牌,还有多项世界纪录被打破。
北京奥运,在崭新的公共设施和清洁的空气中,在寄予了各种希望的“轨道”上,圆满地运行了16天。回望这16天,回望这届“个性”鲜明的奥运会,你我共同见证了什么?
我们见证了奇迹的诞生。菲尔普斯个人独揽8枚金牌,创造了奥运会历史上的奇迹。他“统治”了水立方,他所夺得的8枚金牌中,有7枚是通过打破世界纪录得到的。这个家伙只有23岁,后生可畏,未来可期。
我们见证了悲壮的身影。刘翔退赛的背影让很多人感到悲壮。虽然也有猜测甚至是质疑,但绝大多数的声音表示理解,这应该是我们所欣慰的,这表明我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前进了一大步。90多年前,顾拜旦在《体育颂》中以高昂的声音呼吁:“你告诫人们遵守规则,发挥人类最大的能力,而又无损健康的肌体。”在日益开明和进步的社会情势下,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换来的金牌,我们可以不要。
我们见证了坚强的脸庞。33岁的丘索维金娜,此前已经参加了4届奥运会,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挣医疗费,她来到了北京,与那些几乎可以做她孩子的体操运动员同台竞技。她说,她不敢病,不敢伤,不敢退,报名参加了所有的比赛,争取打入每一个项目的决赛,好尽可能多地赚取参赛奖金。丘索维金娜的北京之路,是一条闪耀着母爱光辉的道路,她胸前那枚银牌是一枚凝结着母爱的金牌。
我们见证了开放融合的奥运精神。拒绝残酷的战争,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创建之初就确立的一项协定。这样的盛会需要的是融合而不是分歧,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敌视。在开放和融合的奥运精神之下,我们对“海外兵团”给予了理解,我们也看到外国教练对中国队员的帮助,男子佩剑选手仲满的法国主教练鲍埃尔,女曲的韩国“魔鬼教练”金昶伯,他们让中国人看到了体育精神超越国界的更高价值。认识到开放融合的奥运精神,是一个民族心智日趋成熟的标志。
我们更见证了这个古老国度的自豪。从1908年《天津青年》这本新闻杂志提出“什么时候中国才会有可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举办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从1932年只有1人参赛到现在600余人参赛、收获51枚金牌高居榜首,这些惊喜可以让我们理直气壮地送走与“东亚病夫”牵扯不断的各种偏见,这些惊喜展示了一个民族顽强的拼搏精神,也是对曾经不断受挫的民族自尊心的合理补偿。
祥云熄灭在鸟巢,但我们心中的圣火不灭,理想的飞鸟衔着火种,还将飞得更远更高。北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中华民族提出并践行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奥运对中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因为奥运带来的不仅是体育运动与体育精神,更是审视自我和审视世界的新眼光和新态度,它让我们学会在接纳世界中成长,它让我们在做东道主中开始培养大国的风范和精神!北京奥运让中国与世界“紧密接触”,北京奥运让中华民族第一次自觉地用世界的视角来看中国!
2008年之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前8个月的经历,让公众情绪里夹杂了悲伤、彷徨以及昂扬和不屈。我们心头有伤痕,但我们更是在诸多的认知中成长,如果说灾难见证了我们的坚强,那么这场体育盛会则见证了我们开放平和的心态和理性包容的观念。我们深信,一个越发开放的中国,将日益展现更多的自信和从容。
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里程碑前,我们应该挟三十年的成果与经验,增强开放的意识,坚实开放的脚步,让更多的人在更多的时间感觉和触摸到我们的进步。北京奥运给了我们展示进步的机会和平台,就像《南方周末》新近一期的文章所提及的那样,“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在30年面向世界的变革之后,物质财富、动员能力和价值体系的特殊结晶,是传统中国在思想上的一声回响,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充满活力的中国的成年宣示。”“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让我们用清澈透明的眼光关注竞技体育,让我们用北京奥运舞台折射出的包容和理解以及更多的进步理念照亮四方。
愿每个人心中的圣火不熄,愿圣火点亮每个人的眼睛。 (来源: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