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男子十米台跳水,也许很多人的目光焦点是周吕鑫,而我,关注的却是一个叫戴利的英国小男孩。小家伙今年14岁,携带着他最喜爱的猴子玩具来到北京参加奥运会,最终他的名次是第7名。不知道这一刻有多少同龄人在关注他,和戴利一样,他们真正的舞台,是在今后的4年,8年,乃至12年……
奥运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各自的意义。
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另一种记录成长的方式。大树一年长一轮,称为“年轮”,“奥运轮”则是4年一回。第一圈“奥运轮”源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我记住一个叫熊倪的名字,那一年,我和他都是14岁。熊倪的落败令我首次真切地触摸到,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多的不公平。
那年记住的另一个名字叫珍尼特·埃文斯,碧蓝泳池边,时年17岁的埃文斯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参加奥运会耽误了做暑假作业,希望能多拿几块金牌,这样回去后老师看在金牌的份上能饶过自己。埃文斯在那届奥运会上拿了3块游泳金牌,她带给我的冲击不在于如此辉煌的战绩(那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一共只拿了5金,史称“兵败汉城”),而在于,奥运冠军居然会为暑假作业发愁!奥运冠军不是国家英雄么?她为了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的学业,应该是大书特书大表扬特表扬的呀,哪个老师居然敢为此责难她?20年后,我当然可以轻松地回答这些问题,但是20年前,这一切的确令我迷惑不解。你在接触奥运会的同时,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多元的价值观念,不论你如何处理、消化它,这个思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然后是1992年,同龄人熊倪仍然是输,埃文斯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巴,明显发胖的同时,她只在800米中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对我来讲,这一轮埃文斯的教育意义要大于熊倪。控制身材!记住,胖的人是没有尊严的!看,在减肥大潮真正风起云涌前,奥运会早就灌输给我相关概念了。
到了1996年,熊倪的模板成了激动人心的青春励志传奇,埃文斯在800米中得了第6名,随后宣布退役。她在1988年和1989年创造的800米和1500米世界纪录一直保持至今无人能破,游泳界称为“埃文斯坚冰”,成为目前仅有的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游泳世界纪录。再过4年,熊倪在悉尼拿到了自己的第2块奥运金牌后也宣布退役了。此时我觉得一阵茫然,我的同龄人,或是比我大一点的,在体育这个范畴里,居然已经是“老人”了,他们已经开始筹划人生的另一片天地了。我呢,我的新天地在哪里呢?
又过4年,雅典奥运。我已经很难在赛场上找到自己的同龄人,没关系,此时我已经转行成了体育编辑。编到郭晶晶、程菲稿子的时候想,“少女情怀总是诗”啊,不知道有多少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她们,默默地将自己的人生年轮与她们捆绑在一起。
今年,北京奥运会,我惊喜地发现了丘索维金娜,严格地说她比我要小一岁,不过这是我能找到的,和自己最接近的选手了。人近中年,比拼的对手除了只有自己一半年纪的小姑娘们,还有病魔。朋友们都知道,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妈被“肺癌”阴影笼罩,幸好,随后只是一场虚惊。祝丘索维金娜和她的儿子好运,下一个4年,如果你仍然在场上,希望是单纯因为热爱而比赛,而不再是为了生计。 (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