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浮现视野……如世上卓越之物,堪比神圣的埃及金字塔。”
维克多雨果(1865)
在法国,以“圣米歇尔”命名的教堂、建筑物、广场、街道多到不可细数;巴黎地铁站还专门有一站被命名为“圣米歇尔”。这个名字由宗教而来,在圣经故事中,圣米歇尔是守护天堂入口的大天使,英勇无比,曾经战胜过魔鬼撒旦。他能辨识人类的灵魂,区分善恶;他引领人们进入天堂,使他们免受恶鬼的诱惑。公元708年。
一位来自阿弗郎什小镇的红衣主教奥贝因为梦到圣米歇尔,并在他的指意下在法国西北部的一个小岛上修建教堂;于是无数能工巧匠在这些陡峭的磐石上反复敲打雕琢历时八个世纪之久。雨果曾赞美它是海上的金字塔。今天圣米歇尔山是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天主教三大朝圣地之一。
被这么多美丽光环包围的圣米歇尔山,我向往它的卓越与神奇。于是我背上行囊、挥手告别了巴黎的车龙马喧,向着圣米歇尔出发了。从巴黎并没有直达的火车,要途径雷恩转大巴。两个小时的高速列车,把眼前的景致完全换了一个样。这里已经不见巴黎的浮华喧嚣,这里是热情好客的布列塔尼。前往圣米歇尔山的大巴车上,坐着的全是跟我一样去一睹庐山真面目的游客,大巴司机是个典型的布列塔尼人,他热情地招呼每一位乘客,好像大家是要去他家做客。一个小时的车程,大巴里播放的全部是布列塔尼风格的音乐,歌词热情而朴实,听不到巴黎蓝调的忧郁与伤感。车当我们将至时,见到长长的车队在排队进入小镇,车窗外的小集市提醒我们这里盛产“蜂蜜”“果酱”和“苹果酒”。司机愉快地唱着歌:“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迎接我们的是美丽的姑娘和甜美的香槟酒……”我回过头,看到所有乘客的脸上都浮现着喜悦的笑容。
忽然,在远处长堤的尽头,我看到一座磐石小山,神圣而威严地矗立在陆地与海水中间。这一突然的相遇,我忽然就睁大了眼睛,忽然之间就被它的磐石、它的建筑、它顶上的教堂、它脚下的地平线所震撼。车停在圣米歇尔山脚下,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长堤上,背向着它走了几十米,站稳、再回头看它。那是怎样的一种欣赏,我已然说不出话来。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人类文明的精雕细琢,这两者是如此完美地结合在圣米歇尔山。我站在原地,不想一下子走近它,我要这样远远地望着它,看它的模样、看它融合在海天一色中、看它站在海风中的姿态。从公元708年到今天,岁月走过了整整十三个世纪,它已经矗立在这里这么久了。远处海上的蓝色薄雾,四周流沙的金黄空旷,都在渲染着圣米歇尔山的神圣。身边一位老者正拿着油画笔,把这一幕用蓝色调印象着地记录。
沿着长堤一路向前,两旁的海基上是绿色的沿海垸田,草场上停着白色的房车,这些法国人把整个假期都抛洒在布列塔尼,朝夕陪伴着圣米歇尔山。穿过山脚下拱形的石门,白色的石阶由下而上一级一级铺展在眼前,圣米歇尔山上的所有建筑都是依山势而建,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但各种三角型房顶却是布列塔尼独有的黑色瓦片搭建。越往顶层的窗子越小,可能是因为海风较强的缘故。沿着山路蜿蜒曲折而上,底层两旁的建筑多是用来方便游客的餐馆和纪念品商店。这里的特色菜是鸡蛋煎饼、浇汁羊排和牡蛎,特色酒就是地道的苹果酒了。正值中午用餐时间,老字号的餐馆里座无虚席。来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圣米歇尔山,窗外金色流沙、蔚蓝海岸和法国古堡相宜得彰,谁不愿意坐下来,品尝几个布列塔尼的肥牡蛎,再来一杯甜甜的苹果酒呢!越往上走,石阶路也开始陡峭起来,中间磐石的岩壁上张贴了几幅巨型的山峦画幅,我仔细看过去,竟然有两幅是中国的黄山和泰山,不由得心里一热。圣米歇尔山距它们万里之遥,无相聚的山川之间没有攀比,却有欣赏。往上前行,山阶密密麻麻越来越陡峭,穿过无数的拱门,迷宫一般地厅堂,我终于登上顶层的教堂。在这里我没有看到如巴黎圣母院般华丽辉煌的彩色玫瑰花窗,也没有找到金色耀眼的巨大管风琴。在这里,我却找到了朴实的浑厚、静谧的空旷和淡然的高远。海风无拘束地拂过我的脸庞,脚下的磐石无比坚固,钟楼上的大天使圣米歇尔手持利剑直视远方。此时我回过头,再那从山脚蜿蜒曲折而上的石阶和两旁错落有致的建筑物时,它们放佛变成了神圣乐章的音符,继续演奏着信仰的力量和圣米歇尔山的奇迹。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