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感受改革开放30周年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故事

大量居民不堪贫困而逃港 “逼”出一个深圳特区

  深圳:“世界观”从这里改变

  本报赴深圳采访团特派记者陈光魏娜李艳梅

  自北向南来到深圳采访,正遇上自南向北登陆的台风“鹦鹉”。

  30年前,创业者选择了这片见惯狂风骤雨的土地,开挖中国走向世界的入海口。

  中国人的“世界观”由此改变。而深圳也成为中国最特殊的地方:不断让人惊讶,不断引发争论,但总是值得期待。

  30年后的深圳,依然面对着责问;不同的是,这次因为走得不够“快”

  在绿树成荫的荔湖新村,我们见到满头银发的邹尔康。深圳初创时期,他担任市委秘书长,兼任市政府首席发言人。

  “当时办特区遇到的阻力非常大,质疑甚至批评的声音不断,需要有人经常全面地介绍情况,争取必要的舆论环境。”邹老说。

  谈起深圳的首创精神,没有人会注意到设立发言人这个“小动作”及其用心之苦。但回顾30年发展之路时,许多人都在重复这样一句话:“深圳一直在责问中成长。”特区是新的“租界”,姓“资”还是姓“社”,这些因深圳走得太“快”而引发的责问,早已被改革开放的实践所回答。进入21世纪,另一种责问则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真正的忧思。

  香港卷入金融危机,深圳经济受到影响。甚至有传闻称:中兴、华为和平安保险,这些诞生深圳本土的大企业拟把总部迁往上海。

  社会矛盾逐渐凸显。不断高涨的房价,就让许多有意南下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呙中校,一位在深圳工作的湖北青年,写下了1.8万字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引发全社会热议。这座中国的先锋城市,开始因为步伐不够“快”而面对质疑。

  事实上,深圳的决策者们早有危机意识。市长与呙中校进行了两个小时对话,质疑与忧思最终转化为寻找深圳未来的“头脑风暴”。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说,这是一次城市发展的自我反思。

  30年前的深圳,离世界最近;而今天,整个中国已变成世界的一部分

  站在蛇口,顺着海风吹来的方向望去,香港就在眼前。

  30年前,对封闭的中国而言,这里是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有一位外国领导人曾不无羡慕地表示,中国发展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第一是因为有邓小平,第二是因为有个香港。

  一位为袁庚写传的深圳记者说,开发蛇口工业区时,他就搬来了香港的许多做法与经验。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在对岸一点也不难理解的口号,在中国大地上曾像春雷一样让人震撼。只有武汉墨水湖大小的蛇口工业区,由此成为改革开放的出发点。

  在蛇口工业区一位人员帮助下,我们找到了当年为这句口号立牌的地方。从这里扩张而来的深圳特区,在与世界接轨中创下了200多项“全国第一”。

  一个不到2万人口的边陲小镇,也因此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今天,深圳探索得来的宝贵经验,都已转化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常识。从这里涌入的开放大潮,也逐渐席卷全国。

  中国不再只有深圳离世界最近;香港——深圳,也不再是外资进入的唯一通道。一些设在香港的企业总部,甚至开始迁往长江的入海口。

  这时候,面朝大海的深圳,反而多多少少受到了身后的影响。

  邹尔康介绍说,建市之初,深圳建设资金主要靠市场手段,就没考虑设置计委这样的部门,为此还“得罪”了“上头”。但到了后来,特区一些机构的设置,还是与内地“接了轨”。

  过去一马当先,现在万马奔腾,深圳实现了特区的探路功能。政策优势不再,地缘优势渐失,又是这座城市自身所面临的挑战。

  封闭与落后时,逼着深圳杀出“血路”;开放与领先中,深圳需要当年的“血性”

  深圳莲花山上,矗立着一位老人的铜像。他既不是坐着,也不是站着,而是大步前进。我们凝视这座铜像时,耳畔仿佛又响起老人当年的嘱托: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面对种种挑战的深圳,2007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此前国内还没有哪座城市跃上这个台阶。

  但深圳读出的却是差距:这一数据仅为新加坡、香港的1/3左右,与伦敦、纽约、东京相差更大!

  莲花山上前行的老人,朝向的是大海。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中,深圳重新定位:向世界先进城市看齐,与世界名城媲美。

  当年,大量居民不堪贫困而“逃港”,“逼”出来一个深圳特区。决策者们有一个最实际也最根本的考虑:这里发展得和香港一样好,就没人偷渡了。

  贫困源于封闭与保守;要想不再贫困,就必须从中杀出一条“血路”。今天,生于忧患的深圳,再次用世界眼光让自己看到差距、远于安乐。

  3月份,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决定,全面部署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

  决定起草人乐正对记者说,发展与改革能否交替推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为发展中形成的既得利益者会丧失改革动力,而改革带来新的“传统”可能又是发展的障碍。

  作为深圳早期的建设者,邹尔康在海南建省时出任副省长,有过两个特区的工作经验。他在接受采访时提出:现在改革与发展所面对的课题,不比当年容易,特区依然肩负着为全国探路的重任。

  创业初期的深圳,几乎每天都有激动人心的事件。今天的深圳,仍需要当年的“血性”。

  于是,《深圳特区报》开辟专栏《续写春天的故事》:沿着热土地上曾经烙下的足迹,寻访当年的壮志豪情。

  《南方都市报》推出大型报道《血路》:张扬先行者不畏风险的精神,再蓄拓荒的果敢和智慧。

  这两大媒体都把目光投向了袁庚。20年前,有记者问蛇口今后的希望在哪里,他的回答是:在光明中能够揭露黑暗,在前进中能够看到落后。

  第一个30年,深圳因世界而变;下一个30年,能否让世界因深圳而变

  凌晨零时过后,在皇岗口岸,人们依然可以穿行在深圳和香港之间。这里是全国唯一24小时通关的地方。

  有人做过统计,全国每天出入境总量的一半都是在深圳产生的。借助这个最大通道,世界改变了深圳,直至整个中国。

  特区初创时,许多香港人不肯来,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电话太少,不能及时了解恒生指数。于是,深圳请来英国大东电报局入股电信公司,直至2004年双方合约期满。

  现在,两地生活品质正不断拉近。深圳住房面积中约有10%为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士所拥有。

  “不过,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深圳还是一个稚嫩的新兴城市。”乐正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述。

  “四个难以为继”更是成为深圳下一个30年的瓶颈: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城市人口重负下的人力资源补给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广东有专家指出,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动接受国际分工:一是获利很低,二是受人控制,三是消耗自己的资源、破坏自己的环境。

  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端位置,是深圳必须启动的战略转换。

  30年前对接香港,带来了深圳的繁荣。今天,深圳再次选择携手香港,力争在本世纪30年代建设成世界级大都会。

  深港西部通道已开通运行,从南山蛇口到香港中心城区仅1小时车程。

  随着福田口岸开通,深圳和香港的地铁轨道接驳仅需30分钟。

  一位美国学者以卫星观测夜间城市灯光。他发现,中国的香港和深圳已成为地球上夜间灯光最亮的地方之一。

  也许,这又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预言。

(责任编辑:陈国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