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急先锋
“老是说那个东西坏,你不了解怎么知道?”
梁鸿坤提及袁庚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在香港看三级片。”
那时,袁庚刚来香港招商局,就全面了解各种情况,“什么都想看一看。”
这与他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有关。
|
从香港报纸电影广告里,他看到有“功夫片“、“枪战片“、“喜剧片”,最多的是起源于六十年代的“风月片“。
一天,袁庚让梁鸿坤带他出去看“风月片“。梁鸿坤惊呆了,不敢挪动一步。袁庚训了他一顿:“有什么问题?我带你去!”
走在街上,梁鸿坤不时回头,唯恐有人跟踪,更怕在影院内被熟人发现。
这是一部烂片,还没看到一半,袁庚拉起梁鸿坤就走,“有些东西,要敢于接触,你才敢于批评嘛,老是说那个东西坏,你不了解,怎么知道那个东西坏?”
香港买楼痛感“时间就是金钱”
蛇口工业区在发展中喊出了震惊国内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梁鸿坤回忆说,这是香港给袁庚上的第一课。
袁庚到了香港招商局,准备买楼。那是一个星期五,谈判成功后,袁庚很高兴,邀请对方一块吃饭庆贺。对方坚决不去,坚决要求下午2点尽快到律师楼去把相关手续办好,尽早拿到订金。
下午,对方老板的车子准时停在楼前,拿到2000万元港币支票后,就迅速钻进了没有熄火的轿车。
后来,袁庚才明白:香港银行星期五下午3时停止营业,下星期一上午9时才开门营业。2000万元港币如果星期五下午3点钟之前没有交到银行账上,他们就要白白损失3天的活期利息,约28000元港币!
香港人把时间当做了金钱!来到蛇口,袁庚勇敢地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袁庚让人连夜加班做一个“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牌子,放在进入蛇口的分界线上。邓小平视察蛇口结束后,袁庚问:“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知道这提法对不对?”
邓小平只回答了一个字“对!”
“让孤魂野鬼安安心心回家”
梁鸿坤说,刚到蛇口,条件十分艰难,他们搭建铁皮房当做指挥部、办公室和住宿地,创业艰苦。
这个时候,逃港风正盛,外逃者从蛇口下海,游向对岸的香港,风浪一起,不少人葬身海底,尸体被潮水送回蛇口海滩。
他们在沙滩里掩埋白骨,有人迷信地开玩笑说,要这些野鬼去找香港来的梁鸿坤、袁庚……
蛇口建设工作很辛苦,生活很艰苦。袁庚总是说:“快,我希望快点干起来!”
一次,袁庚动情地对梁鸿坤他们说:“我们把蛇口建设好了,生活富裕了,就不会有人冒死偷渡去香港。那个时候,我们应该有资格告慰那些孤魂野鬼,请他们不要乱跑乱窜,让他们安安心心回家。”
四分钱打破了“大锅饭”
梁鸿坤回忆,蛇口率先国内打破了“大锅饭”,最初缘起4分钱。
那时,交通部四航局和广州航道局承包建设600米顺岸式码头,沿用“大锅饭”的奖励办法:每月在工人中评定一、二、三等奖,按等级分别发奖金,工程进展缓慢。
梁鸿坤说,袁庚总是“看码头”,提出挣脱现行体制中“大锅饭”的设想。
不久,工业区在码头工程中率先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规定每人每个工作日劳动定额为运泥40车,完成这一定额者每车奖励2分钱,超过定额则每超一车奖4分钱。
这一制度推行后,实行这一制度后,工人生产情绪高涨,劳动效率提高了一倍。
后来,打破“大锅饭”这一做法全国推行。
批评自己的文章,“一字不改加以发表”
梁鸿坤回忆,袁庚曾在直属公司全体干部会议上说,除不能反对共产党,不能搞人身攻击之外,谁都可以批评工业区领导人。
一天,《蛇口通讯》收到了一篇稿件《向袁庚同志进一言》,主编韩耀根将稿件送到袁庚家里。
几天后,韩耀根到袁庚家取稿件,只见袁庚在上面批注道:“这封信的内容写得很好,基本符合事实,可以一字不改加以发表,别人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刊登讨论。”
1985年2月28日,《该注重管理了——向袁庚同志进一言》在《蛇口通讯》第三期头版发表。文章列举蛇口工业区在企业管理上的种种弊端,指出“蛇口的效率远不像传说中那样高”,批评袁庚“还称不上优秀的企业家”,“工业区的整体水平很不理想,你不能不负主要责任”。
梁鸿坤说,这篇稿件见报前,袁庚还向全体干部预告,《蛇口通讯》要发表批评他本人的文章。
本报赴深圳采访团特派记者 李艳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