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审计署外景。子净/CFP |
点名多少与审计力度无关
审计署更关心“点名”以外的问题
本报记者 刘世昕
审计报告点名,或不点名,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新任审计长刘家义今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他的首份审计报告中,有20个部门和单位被点了名。
相比2007年度被审计的53个部门和368个单位,被点名的是少数,审计署负责人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不点名,或只有部分单位被点名,绝对不是像有些媒体猜测的那样:审计署遇到压力,退缩了。
|
审计署办公厅主任刘达朱解释说,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一般都控制在二十四五页左右,受篇幅限制,不可能将有问题的部门和单位全部点名,只是披露那些情节恶劣、性质严重的重大案件。
另外,最近几年,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报告之后,审计署都会在其网站上共布更详尽的“全本”——几乎所有被审计的部门存在的问题都能被曝光在公众面前。关心中央部门预算审计的公众,可以从“全本”了解更多的情况。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司长马晓方则从专业的角度解释说,提交审计报告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逐一呈述问题部门的不足,而是要阐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共性问题背后的制度缺陷,最终促进我国财政制度的改革和立法的完善,堵住预算执行中的漏洞。抱着这样的态度,审计报告近年来持续变脸,相比对制度缺陷的反思,点不点名,点多少部门的名,已经成了细节问题。
“屡查屡犯的问题还得提,说多了就能促进改革”
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能找到这样的字句,“财政部批复的部分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年初不细化”、“28个部门年初预算不细化、不完整和批复不及时”;“转移支付“结构不够合理,一般性转移支付安排比例较低”、“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设立时间长、分配数额相对固定,已成为对地方的稳定财力补助”……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司长马晓方说,其实,预算不细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这两个老问题几乎出现在每年的审计报告中。预算不细化源于我国预算制度还不完善,转移支付暴露的,正是我国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难题之一,因为背后的制度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屡查屡犯。
花钱的部门屡屡踩线,审计部门就得不断预警。马晓方说,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问题说得次数多了,总有被重视的时候。他回忆说,在早期,中央各部门没有预算,在审计部门讲了5年以后,总算被重视了。事实上,经过近几年不断地“敲打”,预算细化的问题也已经在有关部门的时间表上缓慢前行。
“自选动作”反映宏观政策执行是否到位
如果说中央部门的预算审计是审计署每年执行的规定动作的话,那么每年他们还有一些自选动作——通常会依照公共财政流向的重点,以及涉及国家宏观政策的领域,对一些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此次选择的是支农资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救灾资金等,看看究竟这些领域的钱花的怎么样,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刘达朱进一步解释说,对这些项目,审计工作报告注重在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评价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集中反映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报告没有一一罗列被审计单位,没有更多地列举具体案例,而是着重反映整个行业或整个资金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对铁路建设项目,主要揭示了“部分铁路项目建设管理中还存在违规转分包工程、多列预算、多结算工程款等问题”,而且特别指明了有多少项目存在这些问题。
对中央支农专项资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救灾资金、住房公积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等民生资金,审计报告一方面着力揭示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如“挤占挪用、违规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问题仍然存在,部分资金面临损失风险”、“仍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将2.58亿元救灾资金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建设办公楼等方面”。
另一方面着力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如“一些地方将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较多地补给了村干部”、“有的地方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未调整到位,少数企业和单位仍存在违规自行归集住房公积金”等问题。
刘达朱说,这样从总体上集中反映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突出问题,有利于引起重视,更能有效地为加强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提高中央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90个税局超标买汽车也值得审
被抽查的162个税务局,90个超标买小汽车。在今天的审计报告中,审计署说,2007年度,他们对18个省(市)税务部门征税成本进行了审计调查,揭示出税务部门“人员支出水平较高”、“办公用房面积超标”等问题,这虽然只是一个行业的典型案例,但他们希望的是通过这样的审计来拓展审计的新领域,不仅要审花得对不对,还要审花得值不值,有没有损失浪费。这些超标办公的税务部门事实上违背了国务院关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的精神。
在审计学中,钱花得值不值有专门的术语,叫绩效审计。刘达朱解释说,中央提出要建立效能政府,而绩效审计就是效能政府背景下审计部门面对的新课题。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通篇体现了绩效理念,各项审计中都关注了绩效问题,如在对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审计中,延伸审计调查了煤矿安全改造、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物资储备综合仓库安全改造和成品油储备库改扩建等3类投资专项的403个项目,发现“部分项目难以按期完工”、“一些项目建成后未达到预期效果”、“少数项目单位资质不符合规定”。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中,发现决策不当、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16.63亿元”。
审计署办公厅主任刘达朱说,从近年的审计报告可以看出,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是逐年下降的,比如今年中央部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中,仅有2%属于违法违规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违法违规问题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因素造成的。为了能把问题背后的制度缺陷说得更清楚,这次,审计报告在讲完问题后,还专门增加了意见和建议的章节。
本报北京8月27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