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德新社记者敖伦
奥运不是刘翔一人的舞台
总社派出70多人记者团,包括30多名摄影记者
撰文评价伦敦奥运难超北京奥运
◎文/本报实习记者 周穷愚
面孔
敖伦,德国新闻社常驻北京记者,在中国已有8年时间,以非注册记者的身份参与了德新社对本届北京奥运会的报道。
德新社创建于1949年的西德,为国家通讯社,两德统一后,成为德国全境的官方通讯社。其总部位于汉堡。
声音
刘翔受伤没有办法参加110米栏比赛是很无奈的事,也非常正常。奥运会不是他一个人的舞台……中国国内的一些媒体对他的退赛提出批评,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对的,我们为他感到惋惜,却不应该持批评的态度。
“我实在是太忙了!”德意志新闻社驻中国记者敖伦在电话里用他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对《青年周末》记者说。记者费尽周折打通他的电话,传来的竟是《东风破》的彩铃声,难怪呢,敖伦来北京已经八年了。他的家人也来到了北京观看奥运会,一家人还买到了鸟巢的观赛票,除了报道奥运会之外,他还要抽空陪家人在北京到处逛逛,记者数次与敖伦通话采访都被临时打断,每次连续交流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分钟。
奥运前有媒体报道,德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社长安蓝德称,“中国现在是个大国,发展很快,很多德国人并不了解中国,不知道现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我们将更多地报道中国国情,向德国人解释中国各方面情况,所以我们派更多的人到这儿来。”除了报道相关赛事,更多地将关注北京和中国的发展变化。
同事普遍认为北京奥运会很成功
我们德新社这次一共派来报道北京奥运会的七十多名记者中,有三十多位是专业摄影记者,好多我都不太认识,他们专门在各个场馆拍照。
总部为什么派那么多的摄影记者我也不太清楚,这是摄影部的安排,我猜测的是,图片多了可以放到图片库多赚钱吧!总之我也不太清楚。
我们的报道团队差不多拿到了六十多个通行证,基本上是都能进入场馆的。从德国国内派来的记者都是一些专门的体育记者。我是负责文字的记者,常驻北京,我在中国待的时间比较久了,来这里有8年时间,对中国还是比较了解的。而他们大部分人是第一次过来。奥运会开幕以来,我个人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改变,但我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几个月前,我们就每天报道关于奥运会的新闻,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德新社记者在奥运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提问:“能不能讲一讲赛后场馆怎么使用,你们在赛后怎么更好地使用场馆?”
有关新闻发言人告诉我们:北京的奥运场馆在规划设计当中,就考虑了赛后利用的问题。相信在后奥运时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场馆会得到较好的综合利用的效益。
我们的同事们对北京的看法不太一样,但是他们普遍认为这次奥运会还是很成功的,赛会的组织很成功,而且场馆也很漂亮很实用。
感受北京: 交通空气变好了
我们之前好几次报道过空气污染问题,还有关于交通。北京奥组委也开过几次新闻发布会,我们针对这些从各个角度写了几篇长篇报道。联合国也召开过有关方面的报告会,我们还是比较关注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如果太严重会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有些媒体提出了质疑,认为北京的空气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
奥运会开幕之际,我感觉北京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交通和空气比平时好了。我之前的出行基本是靠自行车的,也有时候采取出租车或者地铁这种交通方式。奥运会之前地铁10号线开通了,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去奥林匹克中心区都很方便。我会经常骑自行车出门,出行方便还能锻炼身体。我住在工体,30分钟就能骑到鸟巢。在鸟巢旁边的中心区总有很多游人,骑自行车能节省时间,还能看风景。我也坐过10号线地铁,也很方便。有些时候也会打车。
开幕式有震撼力,中国人富有激情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报道,开幕式的时候我在鼓楼旁边看,正好看到大脚印的烟火从上空升起。对于我们外国媒体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开幕式中间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展示,像印刷术这些片段都很有震撼力。
我还听说参加开幕式表演的人在道具台下7个小时不能出来,每个人都戴着尿不湿。我想其他的国家应该不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其实可以让他们带着瓶子罐子的方式解决,反正都是些男人应该不会介意。这样比戴着尿不湿相比会好得多吧!
比赛中,我在鸟巢内感受到的观众气氛很好,很热烈很有激情。大部分的观众是中国人,中国观众给我们的印象是比较好的,他们以一种很友好的态度观看比赛,对国外的运动员比较尊重。
德媒体关注游泳、田径、篮球和体操
关于中国可能成为2008年奥运会“老大”,其实在2004年雅典奥运,这样的议论便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德新社当时甚至专门撰文,预测2008年中国有可能拿到50枚金牌。当时我没有参与撰写,也许是我们新闻社的体育记者做的这种预测吧!他们还会在赛后参加新闻发布会采访一些体育明星。
奥运开幕以来,我们每天都会派人去鸟巢和水立方报道比赛,其他项目基本上是看每天有什么比赛再进行安排了,主要还是放在他们感觉比较精彩,德国国内比较感兴趣的项目上。我们的报道重点主要放在游泳、田径和篮球上,因为德国国内比较关注这些赛事。另外还有像手球这种项目,虽然世界上参与这个项目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就像西班牙关注篮球,巴西关注足球一样,这算是德国的优势项目了。对于德国转播过中国和德国的男篮比赛,德国国内的关注也比较多。
奥运会来临之前,德新社特聘专业记者对北京奥运会体操项目进行了剖析,认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大的夺金集团,相比较而言,中国体操男队实力雄厚,当之无愧的夺金大热门,而艺术体操则是中国软肋。但从整个大格局来说,虽然中国队和美国队实力强大,但是其他国家均有冲金的机会,从一定程度上看奥运会体操还有群雄争霸的态势。
奥运不是刘翔一人的舞台
在中国的田径运动员中,我们对刘翔的关注度比较高。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他受伤了没有办法参加110米栏比赛,是很无奈的事,也非常正常。奥运会不是他一个人的舞台,其他人也很有希望夺冠,只是他的名气比较大,受关注程度比较高而已。中国国内的一些媒体对他的退赛提出批评,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对的,运动员受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们为他感到惋惜,却不应该持批评的态度。
伦敦奥运很难超越北京奥运
虽然是我德国新闻社的记者,但其实我是英国人,对于伦敦的奥运会,不知道四年之后我会不会有机会去看。伦敦奥运会门票应该不会很好买,因为我们的主场会比鸟巢小一些,还有很多英国本地人会买。
据我了解,国外记者、国际奥委会的委员都认为这届奥运会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我们都认为,下届奥运会在开幕式和场馆条件等方面,都很难超过北京奥运会。因为北京奥运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再想超越实在很困难了。
德新社也发表过相关的文章表示伦敦奥运会很难超越北京奥运会,因为这实在是一届非常成功的奥运会,水平很高了,这也给了伦敦很大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