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冬天”的中国汽车业正出现一系列微妙的变化:一股出口风正从自主品牌企业吹向合资汽车企业;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出口增幅悄然放缓。这不由加剧了业内对于汽车产能过剩的担忧。
合资企业加快布兵海外 通用汽车正加快中国合资企业的出口步伐。
继2007年通用汽车从中国出口雪佛兰赛欧至智利后,通用汽车又将另一款微车推向了拉美市场。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微型商用车“鸿途”被披上通用汽车雪佛兰的外衣,并借助通用汽车在秘鲁的雪佛兰经销渠道销往秘鲁。通用汽车希望借此打开小车的复兴之门。
另一家美国汽车巨头克莱斯勒已经和奇瑞汽车签订协议,奇瑞汽车将代工生产,并贴牌销往美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双方的合作还无下文。
对于合资企业开始热衷于出口,中国商务部人士表示理解,毕竟目前汽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约70%。一些汽车生产企业为了更充分地利用产能,开始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关注。
在自主品牌、合资企业双双谋动海外市场之际,中国出口量却未出现加速上涨,增速反而放慢。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汽车36.1万辆;出口汽车总价值46.2亿美元,同比上涨89%。上半年,汽车出口的增速放慢至58.5%,低于2007年上半年的75.6%。
从月度表现看,出口局势正越来越糟糕。自今年3月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增速开始走低,6月甚至回落为5.5万辆,同比增速仅为8.9%,这也是自2007以来18个月中的最低增长幅度。
海关总署指出,中国汽车出口增长速度之所以放缓,主要是美国信贷危机、全球油价高企、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走强以及其他国家加强进口产品检测和执行保护主义政策等因素造成的。
出口难解“产能过剩”之渴 原指望凭出口救驾的中国汽车企业们,在海外碰到了一系列的麻烦,数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海外事业部的压力陡然加大。
在几大传统出口市场中,中国汽车明显碰到大阻力,中国向非洲、俄罗斯等地的出口增速均放缓。今年上半年,中国向非洲出口轿车7.2万辆,同比增长39.8%,上年同期出口量增速近100%;中国向俄罗斯出口4.8万辆,同比增长26.2%,这远低于2007年上半年增长了近两倍的水平。
海外市场表现不佳,也加剧了外界对于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论的担忧。
业内认为,国内汽车供需暂时出现问题。一方面通用汽车、丰田汽车等在华大手笔地投资,进一步加大中国汽车产能;另一方面,银行紧缩贷款,影响了中国汽车消费能力,从而导致大量汽车积压。
商务部内部人士表示,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国内汽车企业更难获得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出口竞争力。
海关总署将视线转向汽车产品自身,他们客观地指出,中国汽车产品存在的一些质量和环保问题,知识产权争议等也影响了出口。
汽车企业们也开始在自身上找毛病。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亮表示,此前,一些出口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强,对产品品质要求不高,因此,借助高性价比,中国轻卡迅速进入海外市场。但现在,随着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汽车业的崛起,中国轻卡的原有优势受到冲击。
另一些企业开始开发新市场,如东盟市场、欧盟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向东盟出口汽车5.4万辆,同比增幅超过1倍。在东盟中,中国向越南出口了4.6万辆汽车,出口量增长两倍。此外,中国汽车出口欧盟增长了49.2%,较2007年同期翻了一倍。
在开发新区域市场之余,中国汽车还是主攻低端产品市场。上半年,低端汽车占出口总量的84%,其中排气量在1L至1.5L之间的汽油小轿车出口7.9万辆,同比劲增1.8倍。
不同的战略,导致了不同的市场表现。中国最知名的两大汽车自主品牌表现明显不同,奇瑞汽车出口增幅放缓,吉利汽车则大幅增长:奇瑞汽车上半年出口汽车5.6万辆,出口增幅为72.7%,远远低于2007年增长水平——2007年上半年奇瑞汽车出口增幅为244.7%。而来自海关的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吉利汽车销量增长迅猛,上半年共出口汽车1.8万辆,较上年同期出口量增长1倍。(吴琼)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