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燃气具独家供应商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启均 |
火炬如何保持到16天持续不断地燃烧
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搜狐奥运访谈间,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奥运会燃气具独家供应商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启均。黄总,非常欢迎您,非常高兴黄总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聊聊火炬背后的故事。
|
黄启均:这一刻我比较放松,因为以奥运会整个火炬点火到开幕式这样整个过程作为一个关键的主要内容过程已经过去了,当然后面还有残奥会,在这个时候确实是已经比较放松。
主持人:等于是前期火炬的工作已经很完满顺利地完成了?
黄启均:对,可以这样讲。
主持人:在我们的主火炬点燃的那一瞬间,李宁把主火炬点燃的一瞬间,那一瞬间您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黄启均:首先是泪流满面,第二确实把我心上的那种石头,其实我后来第二天才感觉到具体是这样的,火炬在我的工作范围里面已经好几年了,大概在三年左右。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三年火炬在我心里有多大的份量压的多厉害,在那一刻非常释怀,终于出了一口气,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人争了光,为中国制造争了光。
主持人:当时除了一些感动一些激动的释怀之外,有没有轻松一点的有趣的事情发生?比如点火炬前后的时间里面。
黄启均:其实开幕式的晚上我一直心想精彩的开幕式,心里惦记着主火炬的点燃和火炬传递。
主持人:就算有什么比较开心的事情您的注意力也不在那儿?
黄启均:虽然拿着照相机不停地拍照片,但是内心还是惦记着最关键的环节。整个开幕式越完美越好,那么主火炬点燃的作为一个圆满句号的话,火炬传递场内传递的过程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主持人:前面都那么完满了,最后重要的一笔一定要精彩。
黄启均:对。
主持人:很多人对于开幕式有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李宁点燃主火炬的一瞬间叹为观止,大家想了解主火炬台的秘密,如何保持到16天持续不断地燃烧?
黄启均:这个主火炬塔的燃烧现在北京市用天然气,有一条天然气管,根据原来的设计流量上去,这种可靠性是非常非常高的。
主持人:它的设计跟它的点火方式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黄启均:那天我们看到的主火炬塔是一个隐性上来的,在内部走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看它的外形设计就是这样的。我觉得也算是比较正常,比较传统。
主持人:等于是比较安全比较传统的方式,还是设计的让人看起来很有美感。
黄启均:很有节奏感。
主持人:作为技术保障有没有在研发包括这几年当中有没有什么趣事跟大家聊一下。
黄启均:大家在看到主火炬的点燃一方面前期的研发,另外在运动场主场馆里面就是为了最后的火炬点燃方法的验证方方面面的人都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不仅仅是包括奥组委的火炬中心,包括其它的火炬手,也包括提供产品服务的企业,包括我自己都在鸟巢从25号以后在这里验证整个方案是不是可行。火炬的点火方案的保密确实是保密得可以,连我们都保密了,我第一次知道是25号的晚上12点以后,那时候全部清场还在保密的状态,当时才看到点火方式是什么样的。结果看了一下,听他们一说,还是倒抽了一口冷气,对于我们火炬的要求特别得高。李宁在空中上升和环绕一圈,整个过程是没有任何备用方案。
主持人:万一途中出了什么事故就没办法补救。
黄启均:对,所以我的压力就来自这里。我自己在鸟巢呆了整整三个通宵,跟李宁跟小组一起对火炬进行验证。同时在开幕式那天的中午我们已经开始进去,对于那八把火炬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那个火炬我们称了一下气的重量,燃烧火苗的长度,看看这样一瓶气这种状态下能燃烧多长时间,按照这样的重量换一瓶气进去,每隔两个钟头得把气称一称。从下午两三点钟把气装好到晚上11点才真正去用,生怕有什么闪失,当然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我们的程序严格按照这样的程序确保万无一失。
主持人:如果说有什么幕后趣事,每次的成功是带给你们欢乐最多的。
黄启均:这个成功不是必然的,而是基于背后百分之百技术的可靠性。我们发现这个火炬往上升,全球传递的时候也有在桥上跑的,也有在海上跑的,也有在水上滑的,也有在车上走的。通常这种风向基本都是来自于一个风向的,但是在鸟巢大概50米的高空有人举着,时间跨度又很长,我记忆当中除了香港的龙州这一棒之后就是这一棒最长了,因为上面的风是乱的,又是四周环着走的,所以风向是很不稳定的,这两天下雨,如果8月8号晚上那一刻有多大的风,底下如果是三级风,上面很可能是六七级风,实际完全取决于火炬本身的安全性,发生这种情况之后马上对火炬进行了应急的实验和调整,十几个晚上一直在研究一直在调整火炬的参数。比如李宁在上升的时候,抖的问题,通过出色的防风设计能够保证,但是上升的时候要有相对的压力,上升的速度现在是1.7米/秒,空气的相对压力会把火压到里面,压到里面燃烧的时候如果废气不能够及时排出来的话,有可能灭火,因为燃烧很简单的原理必须要有氧气,要有新鲜空气,马上把它的排气孔加大。
主持人:在高空随时有什么问题的话就会影响燃火效果。
黄启均:当时验证的时候,在这一刻大家揪了一下心,给大家抖了一个包袱,只有李宁很清晰,我们很清晰,我们技术人员很清晰,我们做过无数的演练。
主持人:你们心里是最有数的,你刚才所说的是不是可以当成我们点火当中的困难,包括研发点火装置当中的一些困难?
黄启均:这个也是一种挑战,整个火炬传递确实没有这样的一种做法。
主持人:除了像风向、高空压力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最后主火炬设计当中存在不同以往的困难的地方。
黄启均:火炬的传递首先火焰要有一定的高度,关注到它的景观效果,要有一定的燃烧时间,要持续传递的过程。整个全球传递的时候,它的运输各方面也需要是非常安全的,所以要求到气罐本身安全性要非常高。还有防风防火,不能伤人。全天候的时间除了极为恶劣的环境,十几级台风狂风暴雨的情况下不能用以外,其它都可以。我们的火炬在雪山也跑过了,下山也跑过了,特别是吉隆坡跑了两个小时的大雨火炬也没事。
主持人:各种自然条件都给了祥云火炬充分的考验,结果我们经受住了考验,顺利把火炬带到了主会场。
黄启均:原来火炬设计的时候,核心燃烧气的设计和外形设计是不同的两个企业在做,作为我们制造企业把这两个方案并起来出现一些配合上的问题,主要是性能上的问题。原来祥云火炬的设计是没孔的,26号发布的还没有孔。现在的火炬里面是一圈一圈的孔。我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技术验证,我们做技术验证到现在为止做了八千多次,以每跑200米为标准,比如海拔五千多米的,广东这边刮台风,去年台风季节我们每次台风都会跑到海边跑道城市里面举着火炬到处跑。
主持人:最后的结果是无数次演练的结果,通过黄总向我们介绍我大概了解了一下主火炬的燃火方式。我们今天是奥运会的第六天,等到16天全部结束之后,主火炬是不是很轻松就可以灭掉了?
黄启均:这个很简单,把燃气开关一关就搞定了。因为在演练的时候我在现场也见过好几次开关的过程,我相信不会比我们在家里关燃气麻烦。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