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网瘾少年”沉迷网络,难以自拔;
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与打工在外的父母骨肉分离;
平均每7万名未成年人拥有一个活动场所……
今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这一个个与孩子有关的严峻数字,深深刺痛了常委会委员们的心,他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要严格落实行政管理问责制。
“我国有3亿多未成年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亿万家庭的最大关切。”李建国副委员长的这句话,引起委员们的强烈共鸣。
“如果我们接触网瘾少年,就会知道这400万的沉重,它的背后涉及的是400万个家庭。网瘾少年的健康成长停顿了,从心理、生理上呈现病态反应,最痛苦的还是家人,多少家长痛不欲生。”李重庵委员痛心地说。
他认为,要深入分析找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深层次原因。“在这些孩子身上,反映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当中有的承受考试成绩等巨大精神压力,挫折感强。在学校、在家里受支配、受指责、不快乐,只有到虚拟世界里寻找自我。”李重庵委员说,这警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着力点要更多地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人格、情感等公民素质和道德规范,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刘振伟委员说,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管理,关键要把管理主体的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不能一会儿管得松,一会儿管得紧,舆论多了就紧一点,舆论少了就松一些,这样永远管不好。”
委员们指出,网瘾少年的预防、救治问题是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努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把好网络游戏内容关,切实承担起审批监管责任,对“批而不管”的单位和个人要实行问责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人,这一数字让侯建国委员心里感到沉甸甸的。“留守儿童面临的不仅仅是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的缺失。”
辜胜阻委员说,未成年人网民和留守儿童有1亿左右,占未成年人的近三分之一,这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未成年人教育与保护面临的新挑战。
辜胜阻委员建议要将农民工的就近就地转移与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留守儿童数量的快速增长。同时,鼓励进城农民工带孩子去打工,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特别是城市要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好,降低入学门槛,降低农民工子女上学、受教育的成本,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共享城市文化。“农民工是纳税人,也应该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他说。
说到适合孩子们活动的公益性场所匮乏的状况,朱永新委员感慨良多。“现在各个城市,特别是县级以下青少年活动设施非常少,全国每7万未成年人才有1个活动场所,也没有经费保障,现在一般只有县级有图书馆,乡镇没有,虽然现在有农家书屋,但是图书配置很成问题。”
他举例,比如现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拿出100多亿元做农家书屋,其实这个书屋可以建在村小学,真正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
朱永新委员特别指出:“现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名存实亡,所谓的开放往往是收费的,如绘画培训、舞蹈培训、外语培训,各种"班"几乎都是收费的,与过去的各种兴趣小组免费活动完全不同了。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成了半商业机构,而不是公益机构。”
朱永新委员建议应该让那些青少年活动中心变回公益机构,由国家制定标准,哪一级需要建立什么设施,由国家投入进行保障,或者采取国家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保证其公益性。
本报北京8月29日电